杜普蕾的爱恨生死苏吉亚天才奖下
第三章 苏吉亚天才奖(上) 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小叶朗读音频 ◆◆◆ 除了才华得到公认之外,苏吉亚天才奖也提供给杰姬接下来六年的大提琴课学习经费。由逝世的格勒米娜·苏吉亚慷慨资助杰姬的音乐教育,特别恰当。苏吉亚这位葡萄牙大提琴家,是一位开创性音乐女性,一位女大提琴家,在以往由男人主宰的大提琴职业领域中曾获国际声望。苏吉亚高傲且情感丰富的形象之于我们,在奥古斯塔斯·约翰的肖像画中得到了永生,这幅肖像现今就挂在泰特美术馆内。在一袭葡萄酒色礼服的华丽褶裙烘托下,苏吉亚这位大提琴家头稍有些后仰地端坐着,下巴决然翘起。右胳膊郑重伸出来,虽有几分不太符合好的拉弓姿态规范。罗伯特·鲍多克(RobrtBaldock)在他的《卡萨尔斯传》中这么评价,“(这幅画)明确表明,大提琴并不是一件适合女人拉的优雅乐器”。 由于大提琴要求的演奏体态不够淑女,人们往往不赞同女性拉大提琴,直至近些年,随着当今女大提琴名家的人数不断增加,人们才不再劝阻,这来之不易。在苏吉亚的那时候,充其量,人们接受女性“侧鞍”的坐势,即将双腿并拢一处收放在大提琴的左侧,这种姿态显然让演奏者身体拉紧,不让人舒服。近代音乐史中,保罗·托尔特利耶曾记录过他的第一位(女)老师就采用这种坐姿拉琴。 苏吉亚拥有葡萄牙—意大利血统,七岁就在自己的故乡波尔图首次登台表演。年,第一次为卡萨尔斯演奏时,苏吉亚十岁,不过,苏吉亚与卡萨尔斯的亲密关系开始于八年之后,当时,苏吉亚先跟克伦格尔短暂学习,而后来到卡萨尔斯位于巴黎的家门口,自此,她不但成为卡萨尔斯的得意门生,还成为卡萨尔斯的伴侣与情人。之后的五年,两人的家庭生活与音乐生活丝丝相扣地交织在一起。尤金·古森斯称,这两位大提琴家几乎样样旗鼓相当,古森斯记得,有一次,在一户伦敦私宅举办的聚会中,卡萨尔斯和苏吉亚两人藏身在屏风后拉大提琴,然后,请聚会宾客猜一猜,正在拉琴的是他们两人中的哪一位—这一问,当场就问倒了绝大多数在场的人。杰拉尔德·摩尔,在很多场合下给苏吉亚伴过奏,据他回忆,苏吉亚“……给人一种刚毅、浪漫且艳丽的印象。她对你说她的演奏充满激情而且强烈,但事实恰恰相反:她的演奏有拿捏、缜密而且古典”。 卡萨尔斯和苏吉亚一起参加音乐会的演出,还一同首奏匈牙利作曲家伊曼纽尔·穆尔b的《大提琴二重奏协奏曲》,这是专门为他们夫妇二人创作的曲目。唐纳德·托维,卡萨尔斯所推崇和钦佩的另一位作曲家,则证实,卡萨尔斯在西班牙的圣萨尔瓦多拥有一处隐居地,是这导致苏吉亚与他最终分手,但卡萨尔斯本人并不知情。两人关系断裂之后,苏吉亚搬到伦敦,伦敦一直都是她的主要驻扎地,直至“二战”前期。苏吉亚后来在英国的演出次数远远多过在其他任何国家。 英国也恰好是盛产女大提琴手的国度。与苏吉亚同时代的就有一位—性格同样光鲜耀目—她就是比阿特丽斯·哈里森,哈里森积极推广英国当代作曲家的曲目。哈里森为人们记住的,还有她行事古怪这一点,比如,哈里森会在自己的乡下花园里,与一只夜莺对唱,借此灌录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的《印度之歌》,此外,她的衣橱也很夸张—每场音乐会都换装,她穿的礼服从不重样。 哈里森是首奏戴留斯《大提琴奏鸣曲》和《双提琴协奏曲》的大提琴家(与她拉小提琴的姐姐梅一起演奏),还首次录制了埃尔加的协奏曲,由作曲家埃尔加亲自指挥。戴留斯还将他的《大提琴奏鸣曲》专门献给哈里森。任凭自己取得多大的成绩,哈里森以自己付出的巨大代价发现,女大提琴手仍受世人质疑。据说,哈利森还成了托马斯·比彻姆一则粗俗笑话中的笑柄。比彻姆不喜欢哈里森录制的琴声,曾这么奚落这位不幸的女士:“夫人,你在两腿之间夹着一件本可以愉悦千万人的乐器,而你所做的就只是坐在那里,刮挠它而已。” 接下来的几代人中,英国陆续出现了好几位不错的女大提琴家:塞尔玛·赖斯(ThlmaRiss)、海伦·加斯特(HlnJust)、安东尼·巴特勒(AntoniaButlr)、琼·迪克森(JoanDickson)、佛罗伦萨·胡顿(FlorncHooton)、艾琳·克劳斯福特(EilnCroxford)、阿莫莱丽丝·弗莱明(AmaryllisFlming)、安娜·沙特尔沃思(AnaShuttlworth)、和奥尔加海戈德斯(OlgaHgdus),这些人作为演奏者和教师都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功,对战后英国的大提琴演奏产生过显著影响。尽管如此,作为演奏家,或是在成就上,她们中无一人,包括苏吉亚,能与巅峰时期的杰奎琳媲美。 苏吉亚迁居到英格兰后,受到一位富有且社交广泛的英国绅士(《乡村生活》杂志的老板)热烈追求,这位绅士据说送给苏吉亚一把斯特拉迪瓦里大提琴和一处苏格兰岛屿。在取消跟这位先生的订婚时,苏吉亚退还了那座岛屿,但留下了这把大提琴—这把斯特拉迪瓦里琴对她来说更有用,也是更好的投资。她后来遗赠给皇家音乐学院的就是这把琴,开列的条件是出售这把琴的收入必须存入一个信托委员会,用以提供资金支持并赞助有抱负的年轻大提琴手进行学习深造。 苏吉亚去世两年后,年,苏吉亚天才奖创设,首轮面试于当年7月25日在皇家音乐学院里进行。五位评委组成名人评审小组,成员包括艾弗·牛顿(IvorNwton)、莱昂内尔·特泰(LionlTrtis)和评审小组的主席约翰·巴比罗利(JohnBarbirolli)。演奏者和面试官在人数上一等一的均衡,很明显—第一年只有五位大提琴手角逐。理论上说,每位申报选手进行十二分钟的演奏,不过,就像伊芙琳·巴比罗利(EvlynBarbirolli)记录的那样,“很多时候,约翰·巴比罗利给有些懵了的孩子(用提问和建议的方式)上了一堂即兴的大提琴课,这么着撑过整个演奏竞技过程”。 威廉·普利兹的推荐信肯定激起了评委组的期待:“杰奎琳·杜普蕾,我迄今所见最出色的大提琴与音乐方面的天才,此外,她还有着令人难以置信的成熟思想。我所持的意见是,她将拥有杰出的职业生涯前景。” 第一轮面试中,杰姬演奏了维瓦尔第、圣桑和波契里尼三人的曲目。在开始拉琴的那刻起,约翰·巴比罗利就认定杰姬会胜出。不过,巴比罗利的面试评语仍体现了一种公平竞争理念,也反映了他本人在专业标准上的坚持: 维瓦尔第:确实有才华。音色漂亮。起承转合不错。 《天鹅》(圣桑):音乐上,非常不成熟。想象力不足。 波契里尼:技巧比音乐处理更精道。感觉她现在应该认真对待她的大提琴。 将奖项颁发给十一岁的选手时,评委组选择对一位正处于提升阶段的人才而不是业已成型的人才进行保付式投入,也是一项评委会在未来几年一直追求的选拔策略方针。杰姬每年将收到英镑,用以支付她学琴的课程费用,附带条件是必须每天练琴四个小时。这一条件在天才奖的规章中明确规定下来,还须经杰姬的父母同意,并与普利兹和克洛伊登高中新任校长玛格丽特·亚当斯进行相关协商。亚当斯为杰姬特意制定了专门的课表,杰姬当时刚进入学校的高中部学习,这份课表允许她保持最低课时的科目学习,也允许她不参加游戏活动和支持德国的针线活—这是对未来专业巡演音乐人专属的大都市生活的一种让步。 普利兹记得,“就杰姬上学事宜,爱丽斯确实咨询过我。决定让孩子退学(要么半退)就是一次巨大的赌博,不过,我觉得这在杰姬身上并非如此,我很肯定,杰姬会一路走下去,成为一名大提琴家。我也许带有几分偏见,我自己十三岁时也同样选择了退学。不过,这件事上,我支持爱丽斯。偶尔,我会跟杰姬聊一聊,让人满意的是,杰姬接受的教育已到了一定的程度,她的大脑正在接受充分的调动与激发”。 最为重要的是,这种进退维谷是那一时代身为特殊神童的父母所面对的常见困境。杜普蕾夫妇的感觉是对的,必须给予杰姬最好的机会来开发她的天赋专才。要让他们承担以往那些小神童(比如耶胡迪·梅纽因)所接受的私人辅导,则不太可能;另一方面,这些神童在他们全世界各地演出的同时,挣钱养活着自己(还经常供养他们的家庭)—这是杜普蕾夫 妇从未考虑过的一种选择。无论怎样,私人辅导也无法消解杰姬与同龄人脱离的那种人际隔绝感。 在俄国(和后来的东欧国家),专业音乐院校的开设可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这些院校运行一种将通识教育与专业特长训练整合一体的教育体系。尽管如此,这种体系的温室氛围和刻板僵化—往最坏处说—进行的是标准化音乐名家的流水线生产式教育,冒着摧毁富有创意的个人个性的风险。尽管耶胡迪·梅纽因于年在英格兰创建他自己的学校时,就 在效仿俄国专业音乐院校,但他仍尝试确保每个学生的个体能力能得到全方位的开发。随着其他专业音乐学校在英国陆续创建,今天的父母有了更好的选择,确保音乐上早慧的孩童接受到一种均衡的教育。 杰姬的在校教育问题—或是缺失—随着时间推移变得越发严重。存在一种舆论说法,认为杰姬受到过度的保护,而且受教育程度不足,另一种论调则是,平庸的英国学制很可能会毁了她。实际产生的后果是,在杰姬上学时间压缩到最低限度的同时,杰姬自己也与同龄人隔绝开了,而后,她开始发觉自己社交笨拙,除了音乐,自己似乎什么都欠缺。回想儿时经历时,杰姬常不无苦涩地说,通识教育的机会早就离她而去了,她经常说,“就没有人问过我本人,我自己是不是想去学校”。杰姬或许没有意识到,她也因此补偿式地获得了自由思考和创意想象的自主权。 一位让所有爱乐人难以释怀的伤感名字 一部电影《她比烟花寂寞》的女主角 一位金发飘飘技的天才大提琴女神 一本唯一授权的杜普蕾人生记录 -今日主播-小叶90后新晋媒体狗 自由行专业户 人肉美妆种草机 非治愈系小仙女 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 别忘了点赞支持我们哦:) -END-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renzhangz.com/ssswdgk/2955.html
- 上一篇文章: 2016年全球不能错过的40篇别人家的好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