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节

1.节日起源

中国古代在清明节时节就有插柳植树的传统,中国历史上最早在路旁植树是由一位叫韦孝宽的人于多年前从陕西首创的。韦孝宽(公元-年)是西魏、北周时期的一位名将,京兆杜陵(今西安市东南)人。据《资治通鉴》所载,西魏废帝二年(公元年),韦孝宽因军功被授予雍州刺史。自古以来,官道上每隔一华里便在路边设置一个土台,作为标记,用以计算道路的里程,也就是现在的里程碑。

2.生态价值

植树节是为了倡导人民种植树木,鼓励人民爱护树木,提醒人民重视树木。树木对于人类的生存,对于地球的生态环境,都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印度加尔各答农业大学德斯教授对一棵树的生态价值进行计算:植下一棵树,收获万点绿朱宣咸作一棵50年树龄的树,累计计算,产生氧气的价值约31,美元;吸收有害气体、防止大气污染价值约62,美元;增加土壤肥力价值约31,美元;涵养水源价值37,美元;为鸟类及其他动物提供繁衍场所价值31,美元;产生蛋白质价值2,美元,总计创值约,美元。

3.节日成效

统计显示,自年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以来,中国参加义务植树的人数达亿多人次。全民义务植树运动有力推动了中国生态状况的改善。这个运动启动之前的年,中国森林面积为17.29亿亩,活立木蓄积量为.6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12%。经过多年的不懈奋斗,中国森林面积已达到26.2亿亩,活立木蓄积量达到.18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8.21%。在世界森林资源日益减少的情况下,中国实现森林资源的持续增长。森林植被状况的改善,不仅美化了家园,减轻了水土流失和风沙对农田的危害,而且还有效提高了森林生态系统的储碳能力。

4.植树文化

植树造林不仅可以绿化和美化家园,同时还可以起到扩大山林资源、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农田、调节气候、促进经济发展等作用,是一项利于当代、造福子孙的宏伟工程。为了保护林业资源,美化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根据本国实际情况设立了植树节,如印度每年7月第一周为植树节;朝鲜每年4月6日为植树节;泰国把国庆节定为植树节;菲律宾每年9月第二个星期六为植树节;意大利每年11月21日为植树节;美国各州都有植树节,但由于各地气候差异,全国无统一日期;巴西每年9月21日为植树节;哥伦比亚每年10月12日为植树节;萨尔瓦多植树节和教师节合在一起,每年6月21日举行;埃及每年9月至11月为植树节。

责任编辑:刘国纲勾浩瑀

图文:邱乙恒

校审:封凯文安效萱张菀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saerwaduo.com/ssswdcy/11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