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ldquo路rdquo从这里
你好,欢迎登上“一带一路”号列车。 刚下飞机,便浸润在南方的氤氲中,手机一声震动,提示“您乘坐的航班已安全抵达深圳”。一路上,乘坐新能源大巴驶向市区,在手机屏幕上滑动指尖,一瓶红酒便跨越口岸,一路疾驰,和你一起走进家门。 同一时间,坐标吉布提,多哈雷多功能码头。此刻,在这座由中国招商局集团融资兴建的码头上,卡车排成长龙,吊臂上下飞舞,装载着的货物正运往世界各地。一位当地青年开着“Madeinchina”的汽车行驶在马路上,学会的第一句外语是中文“你好”。 这趟“一带一路”列车奔驰向前,在地球的不同地点,这样的故事正频繁上演。“一带一路”的车轮滚滚,彼时郑和下西洋,此时早已化作脚下的路,沿着涛声茂盛生长—— 脚下的路,从扁舟临峭到路路畅通 即将通车的香港西九龙高铁站。张艺藐摄 当在深圳一家大型企业工作的魏星,用短短3小时就能乘坐高铁回到家乡湖南时,她知道一切都变了。 古时曾是扁舟临峭,但当人们有了日行千里的梦想,脚下的路,便每一步都踩在浪尖上,只为勇立潮头。 建市前的深圳,曾是宝安县的一个小镇,两条水泥路穿过小镇,一条是人民路,一条是解放路,全长不到2公里。 谁也没想到,一座小渔村从2公里走来,如今的深圳,拥有全球第三大集装箱港、亚洲最大陆路口岸、中国五大航空港之一,短短40年,早已结起交通大网,给昔日留下一个潇洒的背影。 从到,香港重新回到祖国怀抱,蹒跚百年;14分钟,从深圳到香港,是如今香港和内地的距离。 很快,一场说走就走的香港之行就要到来。记者在香港提前探访即将通车的西九龙高铁站,这里预计9月正式通车,未来将连接内地北京、上海、郑州、昆明、福州等17个城市,上午出发,下午在铜锣湾街头喝茶。百年屈辱在这场浩浩荡荡的交通变革中消失,给生活带来便利和笑脸的“便民之路”更能鼓舞人心。 行驶在还未正式通车的港珠澳大桥上。张国勤摄 歌曲《春天的故事》曾诗意地描绘深圳,放眼望去,我们在珠海看到了一个潮头走向另一个潮头的巨变—— 一桥连三地,伶仃洋上一条蜿蜒的玉带东接香港,西接珠海和澳门,是当今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将首次实现珠海、澳门与香港的陆路连接,将极大地缩短港珠澳三地间的距离,珠海至香港的交通时间将由现在的水路约1小时,陆路3小时以上,缩短至30分钟左右。 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副局长余烈站在人造岛上为记者讲解。张艺藐摄 当一股绳拧成结,力量由此产生。这对提升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综合竞争力,保持港澳的长期繁荣稳定,促进珠江两岸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路,将人与人、道路与汽车、空间和时间连接起来,织成一张情感的网铺展开来……我们的逐浪者也一直在探索道路的尽头,追寻另一种可能,未敢稍歇。 看不见的路,唯勇者敢立潮头 比亚迪“云轨”列车内部。张艺藐摄 “看,这就是人脸识别技术,能在人海中精确识别人脸,在这种技术下,你就是一个行走的word文档”。 在香港科学院科技大道,商汤科技总经理尚海龙面对媒体侃侃而谈,令人难忘的是他脸上始终呈现着的自豪表情,是一种勇敢者胜利后的表情。 “水无形而常有形”。张骞出使西域、郑和下西洋踏入“无人之境”,以无与伦比的眼界与勇气敢为人先。千年后,当一条看不见的路横亘在眼前,我们没有片刻犹豫。 万众瞩目中,深圳迎来了他的40不惑,远观近看,却仍如一位世纪少年,活力四射。在这座平均人口年龄仅有32.5岁的年轻城市,你永远躲不过科技和创新的触角。 40年间,这里诞生了第一张股票、第一个试行企业劳动合同制、中国第一家证券公司……深圳在“敢于吃螃蟹”的路上越走越宽,直到这样一则消息传来: 巴西巴伊亚州的招标委员会完成了资格分析并批准文件,正式公布比亚迪中标巴西名城萨尔瓦多的轨道交通项目,新的线路选用比亚迪云轨方案,并与现有的地铁线路连接。 空中纯电动充电塔及“云轨”轨道。张艺藐摄 这意味着,比亚迪“云轨”将成为萨尔瓦多市历史上首条跨座式单轨。同时,我们也意识到,科技的触角沿着“一带一路”已延伸至世界各个角落。 在坪山区,一辆比亚迪“云轨”列车经过旁边的空中充电花园轻盈驶进,欢迎来到未来世界。 你乘坐过地铁,见过轻轨,“云轨”到底是什么?飞驰在半空中云轨造价仅为地铁的1/5,工期也只是地铁的1/3。爬坡能力强,转弯半径小,噪音低,可从城市建筑群中穿过;桥梁通透,能很好适应城市生态环境……地下地铁、路上汽车、空中云轨,3D版智慧城市即将到来。据悉,在坪山区即将建成一片无人驾驶区域试验区,小说《三体》里的场面似乎就在眼前。 探访前海能源地下供冷系统。张国勤摄 科幻版的“上天”,自然有震撼人心的“入地”。记者跟随工作人员来到前海能源,深入地下,看到一个大型“地下冷冻系统”。这里供冷服务建筑面积约万平方米,这里是世界最大面积区域集中供冷项目。夜间错峰用电、冰蓄冷、循环用水,节能又环保。服务建筑类型包括写字楼、商业、酒店、地铁枢纽站点等公共建筑,可实现全年天、24小时不间断供冷。 一条智慧和创新之路无形地铺陈开来……所谓善游者,水亦是路,在这条“上天入地”和看不见的路上,唯有勇者胜。 筑路者,知前路有归途 站在人造岛上,远眺港珠澳大桥。张艺藐摄 司马迁称张骞为“凿空”,意为“开通大道”。这支“凿空之队”用驼队和善意,架起世界沟通的桥梁。 一座城市,两个起点。广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同时也是辛亥革命的策源地和重要战场,被称为“革命之都”的广州,许多革命志士在这里创下无数可歌可泣的伟大业绩,铭刻着红色的革命岁月。 抛头颅、洒热血,用血肉之躯前进开路,他们义无反顾。这批筑路人告诉我们,血是路的历史。 坦诚而言,这片位于珠江入海口、伶仃洋东侧的区域,在历史上并非人文富庶之地。然而一个决策,来自四面八方的建设者便云集至此,于是一批批“开荒牛”用手挖、用脚量、用智慧浇灌,奠定了路的基底。这何尝不是热血筑路? 一个人,一座桥,14年。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副局长余烈在这条路上黑发变斑白。初来时,眼前是一片茫茫大海,作为这片土地较早的“开荒牛”,来自湖南的他亲眼见证世界上最长跨海大桥横亘在伶仃洋上。 澳门大学学生刘高乐(左)和刘佳瑜(右)张莉摄 这一天,也是澳门大学新生刘佳瑜入学的第8天。作为来自大湾区的新生,从深圳到澳门,学习国际旅游度假村管理专业,成为“一带一路”上名副其实的“筑路人”。她将从这里出发,去往世界各地,却又不会忘了何处是归途。 最快的汽车、最便捷的交通方式、最智慧的“网路”永远没有终点,筑路者将不停地挑战极限。从粤港澳大湾区出发,无数条看得见或看不见的“路”连接全球,像条条动脉支持着“一带一路”大心脏有力跳动。 岁月飞逝,水依然流,船已发出,你呢?是否预备扬帆起航? (作者:张艺藐) 作者:张艺藐 编辑:李响 编审:任旭 投稿邮箱:zgjw_81 .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saerwaduo.com/ssswdfj/10940.html
- 上一篇文章: 咱日照小伙成中国新生代拳王顶起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