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世界古文化中世纪的曙光文艺复兴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欧洲的历史进入了中世纪时期。在此期间,连年的征战将许多古老的文化化为乌有,古希腊和罗马时期的文明几乎被一扫,一切似乎都需要重新开始。和当初的古希腊时期一样,中世纪的文化也度过了一个相当长的黑暗期,但这段黑暗期却是宗教统治下的时期,是人为造成的。这个时期,封建制度严重窒息了,一切进步的思想都遭到钳制,《圣经》成为所有文化和艺术的发展人必须信奉的信条,那些灿烂的古代文化则被视为异端邪说而遭到封杀。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中世纪的欧洲文化自然是毫无生气的,人们的精神生活也是极为枯燥的,科学文化更是落后,史学家称这段时期为人类历史上最为“野蛮的、愚昧的、黑暗的”时期。历史发展到14世纪末和15世纪初的交汇点上,西欧的封建社会内部发生了重大变化,资本主义萌芽在商业较为发达的意大利北部产生了,手工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热那亚、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等地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工场主、商和银行家随之涌现了他们构成了社会的另一个新的阶级—资产阶级。与此同时,一大批为之服务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应运而生了,他们年轻,富有进取之心,渴望冲破封建制度的束缚,发展资本主义,他们更希望摆脱封建教会的教义束缚,让社会朝着自己的理想发展。与此同时,东罗马帝国遭到了土耳其的强烈进攻,君士坦丁堡岌岌可危,学者们成群结队,带着大批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书籍逃往意大利。他们在那里开设学校,讲授哲学、文学和历史,为欧洲社会吹来了一股清新的风。生活在中世纪的欧洲人,深深地为这些优美的文学作品和丰富的学术思想所感染,他们纷纷走出家门,前去听讲。于是,社会上渐渐兴起了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运动。被湮没千年之久的古典文化被新兴的资产阶级学者们广泛搜罗出来,他们认为古希腊的一切都是美好的,而中世纪的一切都是丑陋和肮脏的,他们迫切要求恢复古希腊的文化和艺术。不久后,这股风吹到了法国、西班牙、尼德兰和英国,西欧也掀起了一股“希腊热”,文艺复兴的时代到来了文艺复兴运动以人文主义为思想核心,以“人”为中心,主张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肯定人是现实世界的创造者和享受者,神的位置逐渐被人所取代。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文艺复兴进入了全盛时期,它冲破了文学领域,在艺术上达到高峰,一大批著名的艺术大师、文学家和思想家就在此时出现了。17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席卷了欧洲成为奠定新时代的基石,在文学、艺术、科学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中世纪时期的意大利,几乎将欧洲所有先进城市的社会现象都囊括一空。生活在城市中的贵族们,将自己的精力投身于城市的公共事务,从事银行业和商业活动,以此获得更多的财富和更高的地位那些依靠经商和开银行富起来的商人,将贵族的举止模仿得惟妙惟肖,以此来抬高自己的身份,并逐渐上升为身份显赫的贵族。所以,到文艺复兴开始时,真正的贵族阶级和靠经商起家的上层资产阶级之间已经没有什么明显的界限了。打破封建教会的一统局面后,教育在民众中的影响力渐增,许多显赫的家族首先考虑的问题,是将自己的子刷培养成具备读、写和计算能力的全才。于是,能言善辩、学识渊博的教师成为贵族招贤纳士的目标,他们除了教授贵族学生外,还撰写论文和文学作品。东罗马的嬗变令一大批有学识的知识分子来到意大利,和当地的贵族教师一样,他们开设了学校,教育在上层贵族之间逐渐受到重视,他们不惜慷慨解囊,资助和扶植新思想、新文学和新艺术,从而使意大利成为文艺复兴的最适宜的土壤。14世纪末到15世纪初的意大利人非常热衷于古典希腊文化,并且普遍产生了反对经院哲学的思想。同样,与希腊古典文化一脉相承的古罗马文化也被意大利人认可,罗马时期的艺术和建筑自然也受到青睐,法国的建筑艺术风格逐渐被古罗马的风格所取代,成为意大利人所津津乐道的艺术选择。中世纪时期的意大利,由于打破了思想禁锢,教义不再一统天下,商业活动和银行业的发展使得意大利比以前还要富裕,获得财富的人逐渐对城市的荣誉感有所增强,于是,大量的财富被投入到文化建设当中,富人纷纷出资建设一些象征城市辉煌的公共纪念性建筑,并且愿意拿出钱财,让作家尽可能地用华美的辞藻将城市共和国在诸如散文和演讲等文学作品中反映出来,尽可能地进行颂扬和讴歌。他们乐此不疲。但是,王公家族的世袭统治垄断了文化事业,整个15世纪,这种局面都没被打破。很多贵族为了粉面贴金都对文学和艺术创作下了大手笔,不惜以重金为自己的统治进行粉饰,家族势力稍微小一些的贵族也对这种社会风气趋之若鹜,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效仿那些王公贵族。对此,罗马教皇也当仁不让,诸如亚历山大六世、尤利乌斯二世和佛罗伦萨统治者洛伦佐·德·梅迪奇的儿子利奥十世,都招揽了最伟大的艺术家。短短的几十年时间,意大利在这些人的努力下,变成了西方世界当之无愧的艺术之都。伟大的航海家赫里斯托弗尔·哥伦布于年出生于意大利的热那亚,他从小就对航海有着浓厚的兴趣,带着这样的渴望和理想,成年后的哥伦布终于成为一名出色的水手。一次偶然的机会,哥伦布读到了《马可·波罗行记》、他对书中描述的东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渴望有朝一日能够到达东方寻找财富和宝藏。从此以后,他的命运由此改变了为了实现横渡大洋、成功到达亚洲的愿望,哥伦布经常出入各国的王宫,希望能够得到资助。他曾先后请求英国、法国、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国的统治者,但那些统治者都众口一词地拒绝了他,并且对他的举动表示怀疑,对他的航海经验也表示不太信任。但哥伦布并没有为此感到气馁。事情在年终于有了转机。那一年,葡萄牙人迪亚士率领船队到达了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这意味着葡萄牙人成功地开辟了从欧洲到达印度的新航路。新航路开辟后,无休无止的殖民扩张开始了,西班牙统治者迫切希望通过开辟新航路,扩大海外的殖民地。于是,西班牙国王终于同意资助哥伦布,让他实现到达印度的计划。哥伦布为西班牙国王的决定激动不已,马上投入了航海的准备工作。经过半年的精心准备,哥伦布的航海船队一切都已经就绪了。年8月30日清晨,浩浩荡荡的航海队伍在哥伦布的带领下,从西班牙南端的巴罗斯港出发了,这是一支由3条船和90名水手组成的船队。船队乘风破浪,一路向西进发。当航行进行了一个月的时间后,哥伦布始终没有看到想象中的陆地,这时候,水手们都开始着急了,他们带着强烈的不满情绪找到哥伦布,提出了返航的要求。有些船员甚至威胁哥伦布,如果不下令返航,就把他扔到海里去。哥伦布为此感到忧心忡忡,但他丝毫没有动摇西行的决心,他始终坚信地球是圆的,一直向西航行,一定能够到达遍地黄金的印度。为了平息船员的激愤情绪,哥伦布再次给他们讲了西行的好处,并且向船员们保证,如果3天后仍然看不到陆地,他就下令返航。10月12日清晨,一名水手兴奋的喊叫声将大家从沉睡中惊醒,原来,陆地就在不远处出现了。听到这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水手们个个欣喜若狂。船队在一个小岛旁靠岸了哥伦布带领水手们登上小岛,他们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哥伦布宣布将小岛命名为“救世主岛”,西班牙语为“圣萨尔瓦多”,从此以后,该岛就被称作“圣萨尔瓦多岛”。哥伦布终于完成了横渡大西洋的航海壮举,为以后发现美洲大陆和麦哲伦环球航行开辟了先河。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saerwaduo.com/ssswdfj/12813.html
- 上一篇文章: 曼联吸引力下降被迫买豪门不要之人穆帅的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