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冒险家amp嗜血疯子丨关于哥伦布,
湖南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5789682.html拉萨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m.39.net/pf/a_4323399.html 我们曾经在教科书里看到过“哥伦布”这个名字,这位大佬在教科书上的名头是:探险家、航海家、新大陆的发现者。作为考点,我们也都背诵并简答过“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历史作用。” 而就在年,因为种族问题,美国一群愤怒的示威者将自己愤怒的火焰发泄在了哥伦布雕像的身上,有的雕像被斩首,有的则被喷了红色油漆,纵火焚烧。 而那个最终发现美洲大陆的大冒险家不为人知的诸多侧面,也渐渐浮出水面。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关于哥伦布那些你一定不知道的侧面。 侧面一:不去航海,就得“继承家产”的少年说起来,哥伦布航海梦的起点,也是我们的一个老熟人:马可·波罗。 马可·波罗在他的《马可·波罗游记》中,对东方的繁华、瑰丽、富庶、神秘大加渲染,在当时的欧洲,《马可·波罗游记》广为流传,其发行量仅次于《圣经》,是绝对的畅销爆款书。这本书对少年时的哥伦布来说,不亚于一针强力兴奋剂,在他的心里种下了“海洋那么大,我要去看看”的种子。 光有种子还不够,他还是一个执行力特别强的孩子,种子一旦种下,他就开始勤奋地“浇水”“除草”,他开始不停地阅读关于航海的所有知识,并且努力争取所有航海的实践机会,14岁就开始了自己的航海生涯。 为什么他的动力这么强?除了年少热血外,还有一点,如果他不努力走出家门去航海,就只能从老爸那继承世代经营的纺织作坊了——让一个热血少年天天盯着纺织机,该是件多么残酷而无聊的事情啊。(冷漠脸) 侧面二:能去航海,全靠“化缘”年,意大利数学家、占星学家托斯卡内利向葡萄牙王室表示,向西航行到香料群岛和印度的是非常有可能的。 听到这个消息,已过而立之年,有了多次航海经验,血仍未冷的哥伦布,立刻觉得,机会来了! 他开始四处游说,表示,你资助我出海,我以我多年经验保证,一定能找到长满香料、堆满金子,全是财富的那片传说之地,我也不多要,总之,咱们一起发财,多好一件事! 但,看着哥伦布慷慨激昂演讲的法国、意大利、英国等国的高层人士们,全都面无表情,表示:“边儿去,忙呢,没空儿!” 他们觉得,这位“中二中年”太过激昂浮夸了——这么容易激动,一定是个不可信赖之人。 也许换成旁人,耐心和信心早就在旷日持久的被否定中消磨殆尽了,而哥伦布是个例外。 美国文学之父华盛顿·欧文曾在《哥伦布与大航海时代》一书中对他有一段称得上是“深情”的描写: “哥伦布形成自己的理论之后,该理论就在他心里异常坚定地扎下根来,并影响了他整个性格和行为。他说话从来不怀疑和犹豫,而是尽可能确定,似乎他的眼睛已经看见了那片应许之地。” “像其他许多伟大的构想者一样,当他们忙碌于那些可以广泽人类的计划时,自身却穷途末路、沦落潦倒,不得不在贫困中苦苦挣扎。然而,这种情形在其坎坷的一生当中,也不是最无趣的场景之一。在某种意义上,他是一路乞讨着去一个个宫廷,主动向国君们提出要去发现一个世界。” 看到这儿,你有没有想起我们那位周游列国的孔夫子的遭遇?大概能够名留史册的人们,都必须要拥有一些旁人不能及的坚毅和自信吧。 终于,哥伦布在屡败屡战的“化缘”过程中,找到了愿意相信他的“金主”。 年5月,西班牙的伊莎贝拉女王对哥伦布的计划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而且,西班牙女王对哥伦布的印象与其他国君们不同,她觉得哥伦布是个“忠厚、自信且地理知识极丰富”的人,况且此时,他还是一个很成功的商人。 于是,她命自己的神父带领包括数学家和航海家在内的专家成立委员会,审查哥伦布计划的可行性,最终,各位专家认同了哥伦布的意见。西班牙王室把握住了这次西行航线的历史机遇。 另外多说一句,当时,葡萄牙王室顾问团在评估时,认为哥伦布的计划有个巨大漏洞,向西到达中国、印度的实际距离将比哥伦布计划的距离要远得多。所以他们否定了哥伦布的想法。 葡萄牙人的判断是正确的——因为哥伦布发现的根本就不是印度,而是美洲大陆,但是也因为这次正确的判断,让葡萄牙错过了一次发现新大陆的机会。正确和错误,有时候也只在一线之间。 侧面三:命悬一线,海上平乱全凭“忽悠”年8月3日清晨,哥伦布的三艘三桅帆船船队从塞维利亚的帕洛斯港悄然出发,一路向西,往大西洋深处进发。他梦想的航海开始了。 梦想是美好的,但现实却残酷到让人头秃。 两个多月未见一丁点儿陆地,储存给养消耗殆尽,船员们濒临崩溃。 航行到10月10日,船员们已经无法相信哥伦布的那一套理论了,他们开始觉得,我们不是在找新大陆,我们是在找死……于是,他们聚集起来,以三艘船的船长为代表,要求船队放弃行进,立即返航。 在茫茫大海,发生此类事件,是极可怕的,就如同军队的哗变事件一样,稍有不慎,固执己见的领导者就会死无葬身之地。 此时,哥伦布坚毅性格和领导力发挥了作用,他用曾经游说各国国君的三寸不烂之舌表达自己的正确—— 放心!我的推算没有错,再过三四天,大家一定会见到陆地的!我跟你们说,王室给了我们巨额的奖励(细数奖励balabala)。 船长们犹豫了,而此时,他开始想方设法刺激人性深处的骄傲与贪婪,他神态自若、轻言细语地舒缓不安的人们的情绪,恩威并施,公开恐吓和惩罚那些不听话的人。 终于,在一路连哄带吓的颠沛艰险之后,哥伦布和他的船队在10月12日一早登上了那块被他认为是印度,但其实是美洲的土地,他为其命名为圣萨尔瓦多岛。 此后,他又三次向西航行,登上了美洲的许多海岸。但直到年他潦倒离世时,他一直都认为他到达的是印度,他从未意识到,他早已完成了足以改变人类历史进程的事件——发现了一个新的大陆。 侧面四:大冒险家是个嗜血疯子站的角度不同,人们的判断也就不会相同。一方眼中的英雄,可能就是另一方眼中十恶不赦的恶魔。 不久前,美国网络上流传甚广的一篇文章题目就是《哥伦布是杀人犯、暴君、恶棍的九个理由》。 里面摘录当时水手的日记,指出在哥伦布的船队登陆美洲大陆后所做的恶,他们的到来,给原住民们带来的灾难性后果。 他们对当地的女性施暴,将大量9岁-10岁的印第安女孩卖作性奴; 他们搜刮大量黄金和棉花,抓捕原住民去西班牙做奴隶; 为了震慑印第安人,哥伦布不仅下令斩首印第安人领袖,还公开割下当地人的耳朵; 因为不耐烦数俘虏人数,他命人直接砍头了事…… 有史料记载,年时,海地岛一地约有30万印第安人;-年间死亡约10万人,到了年,甚至曾锐减至人。 一个充满梦想的热血少年,努力学习航海知识,和自己的船队经历了险象环生的海上冒险,最终找到了梦寐以求的藏宝地……明明该是《海贼王》一样的热血动漫情节才对。 可,梦想是美好的,但现实却残酷到让人头秃。 故事的终局走向,居然变成一场美洲原住民的大逃杀。看到以上史料,不知一直奉哥伦布为英雄和偶像的人们会作何感想。 侧面五:发现新大陆其实是“欺世盗名”?在发现新大陆的航程结束之后没多久,哥伦布的船员就展开了对他的诉讼。因为“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这事儿,也是他“忽悠”的。 在探险伊始,西班牙王室就公布了巨额悬赏,声明第一个发现陆地的人,会被赐予体面的丝绸衣服和每年一万西班牙马拉维迪的年薪(普通水手年薪不到马拉维迪),这种奖励足以让贫穷的水手们疯狂。 归航后,哥伦布宣布是自己发现了新大陆的第一缕亮光,可有位水手认为,那个“第一”明明是他的,他认为奖赏和荣耀应该归自己,哥伦布只是一个无情的骗子。 水手在第一次西航探险结束后就想发起诉讼,但西班牙王室已经对哥伦布发放了奖赏,古今中外,王室一般都是“金口玉言”,又怎么会为了一个小小的水手更改决议呢? 深受伤害的水手于是愤怒地离开了探险队,甚至为此放弃了自己的天主教信仰。 对荣誉和财富的过于看重,让哥伦布树敌无数,有一些是真实的指控,有一些则纯粹出于嫉妒,凡此种种,各种诉讼充斥了他潦倒的晚年。 最后,还有一个小tips: 哥伦布的航程除了给欧洲带回了黄金、香料、奴隶、辣椒、巧克力,还带回了伤寒、破伤风和梅毒,而且,哥伦布可能也是第一个得梅毒的欧洲人。 年5月20日,不到55岁的哥伦布客居在西班牙的一家小旅店中,此时的他一贫如洗,四肢瘫痪,陷入半疯狂状态,辞世前,他只留下了一句“上帝,我将灵魂交到您手中”。 时过境迁,无论今日的人们如何评价他,哥伦布和他的航行、他的执拗和癫狂,都曾真切地改变了历史的进程。也许,华盛顿·欧文在书中对他的形容很是贴切: “他坎坷一生的故事正是旧世界历史与新世界历史的连接点。” -end- 更多有意思的内容 请戳↓↓↓ 一次令人欲罢不能的阅读体验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saerwaduo.com/ssswdfj/6632.html
- 上一篇文章: UK高校指南针17丨圣安德鲁斯大学世界1
- 下一篇文章: 上级提醒高考成绩开始放榜全国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