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全套检查多少钱 http://m.39.net/news/a_5791815.html

今天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跟各位分享我对数字货币的一些看法。希望大家听完能够有所收获。

主讲嘉宾

段锦泉

新加坡国立大学

亚洲数码金融研究所所长

怡合集团金融讲席教授

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校区金融学博士

中央研究院院士

金融计量学会会士

国际信用资产经理协会顾问委员

全球2%排名顶尖学者

年以来,全球各大央行纷纷加速在数字货币领域的布局。一场国家之间的数字货币竞争已悄然拉开帷幕。近期,中国开始试行数字人民币,在未来将会得到进一步推广。数字货币到底是什么?它会如何改变我们的金融生活,又将如何重塑我们的金融系统?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中文EMBA特邀全球知名学者、顶尖经济学家、新加坡国立大学段锦泉教授从数字货币的演变历程、数字货币的特点、数字人民币和人民币国际化等多维度为您深入解读。

我对数字货币看法的总结

我先总结一下我对数字货币的看法,我认为,数字货币大多是所谓“庞氏骗局”,只是穿上了非常华丽的科技外衣,因为华丽的外衣让很多人没有办法看破。比特币的泡沫是非常明显的,因此“稳定币”的概念浮出。但是我认为,比特币是个泡沫,而稳定币则是一种幻想。洗钱是比特币的真正经济功能。

我举个例子,最近美国科洛尼尔管道运输公司(ColonialPipeline)遭黑客攻击,黑客要求比特币支付;美国前总统川普以前的法律顾问朱利安尼(RudyGiuliani),帮川普处理游说的工作,也是要求付比特币。这些事情都告诉我们,洗钱是比特币非常重要的功能。

我个人认为,央行的数字货币,是可预见未来的主流。虽然现在还是它的初创期,但是迟早会发生的。原因是,把法币数字化符合经济的规律。

区块链和分布式账本的技术,有自然的应用场景,但是非常有限。经济动机,而不是科技决定它们的最终命运。事实上,去中心化的加密货币,需要靠中心化的交易平台推广,就是经济动机的一种展现。

所以我们在评估的时候,不要只看科技的本质。虽然我很重视科技,但是我觉得,经济上的动机(而非科技本身)决定所有事务的最终命运。去中心化,是加密货币的一个特征,但是需要靠中心化的交易平台才能够推广,实现更方便的交易,这就已经说明科技本身是有限的,并不具备足够强烈的经济动机,它的前景自然是局限的。

数字货币和加密资产的区别

先介绍几个概念:数字货币和加密资产的差别。货币是一种依靠接受度的交易媒介,它本身不需要内在价值。比如人民币本身就是一张纸,没有什么内在价值的,但是它是官方认可的支付工具,而且是在交易的时候人家愿意接受的工具。

同样地,赌场内用的筹码,也没有内在价值,但是在赌场内它是一个必须使用的支付工具,属于一种辅助的货币,所以货币本身只是个交易的媒介。

资产是属于另外一类。资产是一种对有形或无形物的所有权,比如说你有个公寓单位,那就是你的资产,大华银行的股票也是资产,金条都是资产。资产和货币有着基本的差别,资产本身是有价值的,就算不当支付工具,它也是有价值的。因为资产会带来服务,会带来收益,它有转售的价值,所以资产才是一种投资的工具。

美元本身不是一个储值的工具,而是可以转换成资产的媒介。而数字化是一种执行的手段,它不会改变货币或资产的本质。数字货币还会面临一些问题,第一个需要的是对token的正确观念。在线交易跟离线交易是有差异的,当完成离线交易的时候,我们需要制造出数字标记,即digitaltoken,它的属性是暂时性的。数字标记不是比特币那种的数字货币。因为比特币的数字货币跟离线交易所创造的token本身的意义不一样。

加密资产的数字化是一个形式,数字化的资产也可以变成一个交易工具,也可以做成以物易物的媒介。举例来说,如果把黄金数字化后就可以当做一个货币使用,因为黄金本身当交易工具不方便,但是数字化的黄金就非常方便,可以分成很小的单元,所以它使交易便捷起来。所以资产数字化后,也可以做成交易的工具。加密资产需要信托,交由可以信赖的第三方保管,目的是保证支付资产的存在,也就是去除信用风险。

所以,真正成功的加密资产是需要信托的,交给第三方保证支付的信托,能大大地降低信用风险。

分布式账本技术

假设有很多人要交易,从前都是通过中心化来完成(如图)。现在我们可以直接靠网络互相做交易,这种去中心化的事情,观念简单,但是执行技术可能很困难。相对中心式的交易,互相直接交易就有点复杂了,比如说,怎么让档案不会受到破坏。中心化交易平台,只需对中央控制具有信心。

如果是分布式交易,我们要怎么样产生对系统的信心?区块链就是这样一种技术,把不同的交易区块,每块包含很多笔的交易,串在一起,让所有参与方都知道交易的内容。靠一种共事的机制,确保只有共同认可的新区块可以加入,也就是整个的交易内容是不会被篡改,这个共识机制就是关键。

但是既然把所有的交易内容告诉所有参与方,那就没有秘密可言了。虽然交易的内容本身是没有秘密的,但是交易方是可以保密的。交易方保密是透过了数字地址,也就是根本就不知道谁是交易方,而只是一串号码。私钥和公钥是打开这些档案的一种方法。交易的内容是透明的,但是交易方本身是保密的。这点是很重要的,这就是匿名性,也是比特币之类的数字货币,被用来当做洗钱工具的原因。

共识机制,其实也不太难理解。你可以想象一个区块链,附图就是这个区块链的大概的结构,把交易包装成一个交易区块,这个区块加进去前,传给大家,大家认同后,加到区块链上变成更长的区块链。每次有个新的交易区块,经过共识就再加上去。

区块链的设计让所有的节点都专注在最长的链,也就是说如果有人要从旁边创出一个分支,是不会被接受的,因为所有的工作都自动在最长的链上。

其实最容易了解的共识机制是可信节点的机制,它是一种核准会员制(permissionedblockchain)。区块链有一些特殊的节点,也就是计算机,这些节点被授予了一种特别的权利。只要他们认可的就算是大家认可,这是一种依赖核准的会员,以可信节点的方式达到共识。比特币则用的是开放式的共识,大家都可以参与,它是靠工作量来证明。这就造成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工作量证明的方法,好像大家都可以参与,但这也是比特币设计上的一个败点。从纯技术眼光来看,这可能是一个很聪明的设计,但是从经济角度来看这是个非常失败的方式。

现在大家对这个共识的机制有了大概的了解,我们再来聊一下工作量证明,这是因为比特币使用工作量证明的共识机制,工作量证明的目的是排除任何想要篡改事实的一种技术。

我们常听到比特币矿工和矿工的挖矿行为,矿工就是一些有计算能量的人,比如你有很多台速度很快的计算机,具有很大的计算能力,你可以参与解一种人造、跟交易完全没有关系的数学问题,这就是无聊不需智商的数学问题。

工作量证明属于排除企图更改事实的技术。矿工以他们的计算机能量竞争,试图解一个人造与交易无关的数学题。挖矿没有捷径,纯粹依赖计算能量,消耗大量电力。

刚才讲的数学题的难度,是随着整个系统的计算能量提升而自动调高的。因为计算能量越大,系统就越不安全,除非我们把数学题变得更难。比特币的设计基本上是维持,需要10分钟解题的难度。也就是不管整个系统计算能量多大,只要能量越大,数学题的难度就越高,它的难度越高,就需要越大的能量进行计算,以此维持10分钟的解题难度。这是为什么很多人批评挖矿技术的原因,因为工作量证明是极为低效的共识机制。你可以想想看,为了防止篡改,所以需要解这种无聊的数学问题,它需要10分钟的解题难度,所以事实上不可能成为有效的交易工具。假设你去买一个汉堡,买一碗面,需10分钟完成付款,你大概会受不了。所以靠工作量证明的机制不可能是一个真正有效的交易工具。

如果靠工作量证明的区块链,是为了维持一个有建设性的系统,必要性自然地合理化了选择。但是,很少使用场景真正属于此类。同时,工作量证明消耗大量电力,增加碳排放。有时电力成本可转嫁第三方,总之形成负面外部效应。

负面的外部效益有几个非常具体的例子,比如,据BBC新闻(Feb10,)报道:剑桥大学估计比特币的年耗电量超出荷兰、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根廷三国的总和。你可以想象一下,为了搞比特币,为了维持它的安全性而挖矿,本身就要消耗三个国家电量的总和。

在线和离线的数字交易

我们再来谈一谈在线交易跟离线交易的互补性,在线交易需要参与方连接到系统上,与中心化或去中心化无关,只要在线交易就必须连到网络上。但是一个完全数字化的交易系统,必须能进行离线交易。如果我们不能够达到离线交易的层次,这种交易系统它永远是有限的,要想当成一个全方面的货币,就必须考虑离线的必要性。

用数字标记(digitaltoken),就可以在数字钱包中用蓝牙功能完成转移,而这个转移并不表示最终的结帐。只要最后接上网络,结账就可以完成,这个过程只是交易用的数字标器的转移,不能随意复制,纯粹是一种执行的技术,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数字货币。

中国的数字人民币用的就是这种包括离线交易的数字货币。离线交易并不是必须的功能,就像买卖股票时不需要离线的功能。加密资产不一定需要具备离线交易的功能,但是如果设计的初衷是要具以物易物的功能,比如说数字黄金,我觉得就应该有离线交易的功能。如果让我来设计一个数字黄金,我就会增加离线交易功能。因为数字黄金本身就可以变成一个支付工具,是一个具有货币功能的加密资产。所以我再重复一次,加密资产不一定需要离线交易的功能。当然,如设计的初衷包含以物易物为主要功能,离线交易自然变得重要。

民间开发和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

我现在来讲讲比特币,有了刚才的背景知识,就很容易了解比特币。比特币是区块链技术支撑的民间数字货币,依赖工作量证明达成共识。如同法币,比特币是没有内在价值的,但它缺少法币的法定支付地位。什么叫法定支付地位呢?比如说在中国不能拒收人民币,可以用人民币来付税款,可以用它做支付,这就是法定支付地位。所以比特币在这点上是非常不一样。

比特币具匿名性,跟我们熟悉的纸钞很像,但与电子化的法币不同。比如说,支付宝、中国银行账户的转帐,都是有电子记录,所以它们不具备匿名性。但是比特币就不一样了,比特币具有匿名性,所以比特币可以用来洗钱。纸钞也可以用来洗钱,但是纸钞洗钱非常不方便,因为如果要洗钱的话,就需要非常大的包包来提这些钱。所以比特币的匿名性就成为洗钱人非常喜欢的工具。用比特币交易至少需要10分钟,所以它绝对不是一个通常我们所认识的交易媒介,但这并不表示它不能够当交易媒介,只是它不适合用于经常性生活上用的交易媒介。

比特币的设计于年达到2千1百万枚的最终供应量,这是最终的供应量。所以就很多人说比特币是有限的供应量。最后我来谈谈有限供应量这个问题,虽然说它是一个有限供应量的数字货币,但事实上比特币已经被分支好多次了。

透过分支,加密货币的供应量是无限的。所以关于限量这件事情,也是一个幻想,并不是一个事实。有限量跟调控供应,实际上是维持一个货币受欢迎的一个很重要的要素。但是说比特币这一类的加密货品的供应量是有限的,这不是一个事实。现在已经有很多新的加密货币出现了,分掉了许多对比特币的兴趣,所以它的供应量可以说是无限的。

为什么限量跟调控很重要,只要想想阿根廷的peso,就可以清晰看到:一个国家央行如果不能够控制货币供应量,人们就会对那国的货币失掉信心。但是能控制货币供应量并不表示这货币就有价值,这两件事逻辑上一点都不矛盾,控制货币供应量是有必须的,但是受总量管制的货币,并不表示会受到欢迎。

民间现在通过ICO(initialcoinoffering)的方法,发行好多加密货币。这些就是数字型股权,拥有对项目的财产权。讲的直白一点,ICO基本上是规避IPO法规的做法。什么是IPO(initialpublicoffering)?这个股票上市的过程需要经过很多流程,其实蛮麻烦的。相比之下,ICO就非常简单,ICO基本上是规避法规的一种做法。假如IPO法规如此重要,监管单位实在没理由不让ICO受类似的监管。这又回到我先前讲的一个论点,也就是,一个穿戴着非常华丽科技外衣的新事物,因为它是华丽的科技,所以我们不太敢打压。如果监管单位打压这种新兴科技,可能会有很多的抱怨,也可能要付很多的责任。

数字法币(央行数字货币)

接着我来谈一下数字法币,央行是可以发行数字法币的,现在科技也成熟到一个程度,可以使用匿名性的数字钱包来替代纸钞。如果央行发行的数字法币没有匿名性,它不会真正取代纸钞的。很多人留纸钞是有原因的,匿名性是有价值的。那数字的法币有匿名性会不会造成洗钱呢?现在钞票就有洗钱的行为,我们可以让有匿名性的数字钱包有一个上限,来防止洗钱行为。

所以央行发行的数字法币,可以从技术上取代现钞。但是如果缺了匿名性的话,我觉得它的受欢迎性会很有限。在中国国内,可以使用支付宝、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saerwaduo.com/ssswdfj/9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