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食治疾,胜于用药八大药粥,治病有奇
煮米粥时,浮于粥上的浓稠液体米油,甘平而滋阴长力,肥五脏百窍,利小便通淋,补液填精,对男子不育大有好处。 而生产米油的米粥,在医书上通常被称粳米粥,更是补养之源,在其中加料成药粥,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出现了。 最早见于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约成书于春秋战国,书中记载服用青粱米粥治蛇伤,用米、胶煮粥,治痫病。 晋代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隋朝巢元方等著的《诸病源候论》,唐代王焘的《外台秘要》都曾记载药粥方,如常山粥、鸭粥、商陆根粥、大麦粥等。 可谓“以食治疾,胜于用药”。以下八大药粥,各有所治。 1 蔓荆子,气薄主升,能上行疏风、凉血、利窍,治头痛,及偏头风、脑鸣、目泪、目昏等。 蔓菁子粳米粥,补中明目,利小便。 蔓菁子3合,粳米3合。 将蔓菁子捣碎,入水适量,绞滤取汁,加米煮粥,空腹食。(《圣惠》卷九十七) 2 肉桂,辛甘大热, 通九窍,治五劳七伤,阳衰与里寒重症。 还能使筋络舒展,长肌肉。治一切风邪进入引起的骨节挛缩,筋骨不利等。 又能引火归源入肾,补火助阳,暖脾胃,除积冷,通血脉,散寒止痛等。 桂桨粥,补阳气,暖脾胃,散寒止痛。 治肾阳不足,畏寒怕冷,四肢发凉,阳萎等。 治脾阳不振,脘腹冷痛,饮食减少,大便稀薄等。 甚至寒湿腰痛,风寒湿痹,虚寒性痛经等。 肉桂2-3g,粳米50-g,红糖适量。 将肉桂煎取浓汁去滓,再用粳米煮粥,待粥煮成后,调入桂汁及红糖,同煮为粥。或用肉桂末1~2g,调入粥内同煮服食。(《药粥疗法》) 3 甘菊味甘性寒,上可平肝疏肺、清上焦之邪热,治目祛风。下可益阴滋肾。 菊苗粥,清肝明目,降低血压。适用于高血压、高脂血症。 甘菊新鲜嫩芽或幼苗北粳米各50克冰糖适量。 将菊苗洗净切细,煎水取汁,约克,入北粳米、冰糖,再加水克,煮成稀薄粥服用。(《遵生八笺》) 4 木天蓼枝叶苦辛温,有小毒。能祛风湿,消腹中结块。主治中风半身不遂,风寒湿痹,腰痛,腹内积块,拉肚子,白癜风等。 木天蓼叶粥,治中风半身不遂,腰背反张。 木天蓼三升,细研,以水煮,每次服汁一千毫升,放入粳米20毫升煮粥,稍热食。(《圣济总录》) 5 木通科木通属植物木通,三叶木通或白木通的藤茎,药用名木通。性味苦寒,归心、小肠、膀胱经。有安心除烦,止渴退热之妙,可治流行病,感冒,头痛目眩等。 木通粥,治风热感冒引起的嗜睡,头痛烦闷 木通克,粳米40毫升。 先煮木通,取汁一大碗,然后下米煮粥,温服。(《圣惠方》) 6 冬葵,清热解毒,润肠通便,利湿通乳。 葵菜粥,可清热润燥、利咽喉。用于肺经燥热,咳嗽,咽喉干痛。 粳米适量淘净,加水煮粥。冬葵g,撕碎,待米将熟时,放入同煮至粳米烂熟即成。食用时,可稍加食盐调味。 7 葛根,可以开发脾胃清阳之气,在咽喉面部、头部有需要的时候,把肠胃里的津液一路升上去。 到喉部,可以生津,解烦燥渴热,干呕。 到面部,可以清除面部斑疹的毒热。 到头部,可将引起头痛的邪气扫光光。 故此,葛根常用于表证发热,项背受风寒而痛,麻疹不透,热病口渴,阴虚消渴,热泻热痢,脾虚泄泻等症中。 葛根粉是葛根经水磨而取的淀粉。 葛根粉粥,发表解肌,清热除烦,生津止渴,透疹止泻,降低血压。适用于高血压、冠心病、老年性糖尿病、慢性脾虚泻泄、夏季口渴多饮等。 葛根粉30克粳米50克。 粳米浸泡一宿,与葛根粉同入砂锅内,加水克,用文火煮至米开粥稠即可。 可当半流质饮料,不计时稍温食。 脾胃虚寒者忌食。宋代官修医书《太平圣惠方》。 8 甘松,为败酱科植物,入药为甘松和宽叶甘松的根和根茎。芳香而不燥,甘补不碍肠胃,扶脾顺气、开胃消食的功效非常佳。能用其芳香化湿,把被困住的脾叫醒,恢复脾的运化功能。 由于心与胃脘相通,被一肌相隔,一些心脏病会反射为胃痛,某些心肌梗死亦表现为胃痛。而甘松除了醒脾畅胃,还能温通经络,开郁达心,治无论胃病还是心脏病引起的胸闷不适等。 甘松粳米汤,治胃痛胸闷 甘松5克,粳米克。 先煎甘松去渣取汁,再用粳米煮成粥,待粥将成时,加入甘松药汁,煎一二沸即成。早、晚温热食用。 注意:甘松不宜久煎,久煎则失其性。 提醒提醒:每个人身体情况不同,文章所提供的方子,宜根据情况辨证加减,建议找专业医生指导哦。(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扫一扫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saerwaduo.com/ssswdfj/9693.html
- 上一篇文章: 凯迪拉克唯一一款双门轿跑,如今国内已买不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