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古代社会和政治体制下城市的典型格局:(1)古典时期的社会与城市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在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经历了女离职的民主政体,形成了一系列城邦国家。在该时期,城市布局上出现了以方格网的道路系统为骨架,以城市广场为衷心的希波丹姆(Hippodamus)模式。该模式充分体现了民主和平等的城邦精神和市民民主化的要求,在米丽都(Milet)城得到了最为完整的体现(图2-1)。

而其他的一些城市中,局部性地出现了这样的格局,如雅典。

古罗马时期是西方奴隶制发展的繁荣阶段。到了罗马帝国时期。城市建设更是进入了鼎盛时期。古罗马城是这一时期城市建设特征最为集中的体现,城市中心是共和时期和帝国时期形成的广场群,广场耸立着帝王铜像、凯旋门和纪功柱,城市各处散布公共浴池和斗兽场(图2-2、图2-3)。

公元前的年间,罗马几乎征服了全部地中海地区,在被征服的地方建造了大量的营寨城。欧洲许多大城市就是从古罗马营寨城发展而来,如巴黎、伦敦等。

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Vitruvius)的著作《建筑十书》,是西方古代保留至今最早、最完整的古典建筑建筑典籍,其中提出了不少关于城市规划、建筑工程、市政建设等方面的论述。

建筑十书(典藏版)京东好评率99%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官方店¥.7购买

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欧洲进入封建社会的中世纪。在中世纪,由于神权和世俗封建权利的分离,在教堂周边形成了一些市场,并从属于教会的管理,进而逐步形成为城市。

10世纪以后,随着手工业和商业逐渐兴起和繁荣,行会等市民自治组织的力量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许多城市开始摆脱封建领主和教会的统治,逐步发展成为自治城市。在这些城市中,公共建筑如市政厅、关税厅和行业会所等成为城市活动的重要场所,并在城市中占据主导地位。城市的自治更促进了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不断的向外扩张。如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在年和年两度突破城墙想歪扩张,并修建了新的城墙,以后又被新一轮的城市扩张所突破(图2-4)。

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与城市,14世纪以后,封建社会内部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新生的城市资产阶级实力不断壮大,在有的城市中占到了统治性的地位。以复兴古典文化来反对封建的、中世纪文化的文艺复兴运动蓬勃兴起,在此时期,艺术、技术和科学都得到飞速发展。建设了一系列具有古典风格和构图严谨的广场和街道以及一些世俗的公共建筑。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如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图2-5)。

威尼斯圣马可广场

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图

绝对君权时期的社会与城市:从17世纪开始,新生的资本主义迫切需要强大的国家机器提供庇护,资产阶级与国王结成联盟,反对封建割据和教会实力,建立了一批中央集权的绝对君权国家,形成了现代国家的基础。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这些城市的改建、扩建的规模超过以往任何时期。在这些城市改建中,巴黎的城市改建影响最大。在古典主义思潮的影响下,轴线放射的街道(如香榭丽舍大道)、宏伟壮观的宫殿花园(如凡尔赛宫)和公共广场(如协和广场)成为那个时期城市建设的典范(图2-6、图2-7)。

巴黎星形广场

巴黎香榭丽舍大道

凡尔赛宫图1

▲战争画廊,由路易-菲利普于-年间建立。画廊中的作品展示了34个法兰西民族的胜利时刻,从克洛维斯(Clovis)时代到拿破仑(Napoléon)时代。

凡尔赛宫室内效果图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saerwaduo.com/ssswdgk/13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