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时期,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成员国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华约成员国的社会主义阵营展开了数十年的对立。这种对立是全方位的,包括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体育等等方面。但有一件事却让双方放下对立,这也是冷战时期北约、华约唯一一次最盛大的会面,那就是南斯拉夫这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前南斯拉夫总统铁托的葬礼。

铁托

铁托年5月4日去世的,当年来自全世界个国家的个代表团参加了他的葬礼,代表团成员中有3位国家元首、4位国王、8位国家副主席、6位王子、22位总理、11位国民议会议长、12位副总理和47位外交部长。

谁能想到,在铁托葬礼上会出现这样奇特的情景:当时中苏两大对头,互相在边境陈兵百万对峙,已经发生珍宝岛冲突。但为了铁托的葬礼,苏共总书记勃列日涅夫和中共的总书记华国锋坐到了一起; 打了多年,美国副总统沃尔特·蒙代尔和朝共总书记金日成坐在一起,可见铁托崇高的个人魅力,让两大阵营在这样的场合团圆了。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铁托葬礼2个月之后的在莫斯科举办的第22届夏季奥运会,由于抗议苏联年苏联入侵阿富汗,全体西方国家抵制了这届奥运会,我国也参加了抵制活动。东西方各国领导人能来南斯拉夫参加铁托的葬礼,却连奥运会这种最和平的盛会都不参加,更突显铁托的人格魅力。

铁托为何有如此大的人格魅力?

铁托是当时唯一一位,敢跟斯大林对着干的社会主义阵营国家领导人。

当时东欧很多社会主义国家都是在苏联的帮助下解放的,所以对苏共基本是马首是瞻。而南斯拉夫基本是铁托带领游击队出生入死直接和德国对抗取得胜利的,南斯拉夫是二战中最让德军畏惧的三个国家之一,所以和苏联说话有底气。中国80年代热播的南斯拉夫电视剧《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反映的就是南斯拉夫游击队抵抗德军的故事。

铁托领导的抵抗德军游击队

铁托的“南斯拉夫人的南斯拉夫”原则挫败了苏联想从政治、经济、军事上全面控制南斯拉夫的企图。南斯拉夫在年和苏联决裂,随后更是实行“南斯拉夫模式”的国家发展道路。铁托这种公然和“苏联模式”叫板,极大降低苏联在社会主义阵营的影响力,令苏联高层十分恼火。斯大林为了报复,让共产国际把铁托开除出世界共产主义。在苏联军事和经济的冲击下,铁托求助与美国。美国当时为铁托提供了1亿美元的援助。铁托表达了感激,但是在两个集团的对立中保持中立。

也许有人要问,对于屡次冒犯苏联的强硬铁托,苏联为何不敢打南斯拉夫?要知道当时不听话的匈牙利、波兰、捷克都遭到了苏联的武力镇压。也许是因为南斯拉夫不同于这些国家的独特性。南斯拉夫自主独立,受苏联影响较小。重要的是南斯拉夫的军力也不是那几个东欧国家所能比的,看看游击队对抗德军的实力,也让苏联不敢轻举妄动;再加上南斯拉夫境内多山,不利于苏联机械化部队的发挥;毗邻北约,害怕逼急了南斯拉夫,会从中立完全倒向北约。

基于以上原因,斯大林只能对强硬的铁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铁托当年在国际上也享有极高的声誉。他和印度的总理尼赫鲁、埃及总统纳赛尔、印尼的苏加诺在雅加达发表了一个重要协议,叫做不结盟运动,宗旨就是既不追随西方也不追随东方。后来世界上有多个国家参加了这个不结盟运动,成为世界的第三极力量。

南斯拉夫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多语言的国家。民族之间关系还很复杂。这么复杂的国情,南斯拉夫当时靠着独立发展还能欣欣向荣,和铁托的个人魅力和政治手段有极大关系。铁托在的时候,有强大的威权,人民信任、爱戴。但铁托走了以后,用威权和强制捆绑在一起的国家最终还是要分崩离析。

铁托去世后的第十二年,年南斯拉夫解体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saerwaduo.com/ssswdjd/123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