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rdquo药推针rdquo
中医”药+推+针”结合治疗小儿顽固性湿疹探析 湿疹(eczema),中医又称“湿疮”。湿疹是一种多形性损害、渗出倾向、对称分布、剧烈瘙痒、易反复发作、慢性过程等为特征的皮肤科常见病。而此病可发病于成人,小儿易多发,尤其是小儿慢性顽固性湿疹,是目前临床中医、西医治疗中相对比较棘手的疾病,相较于慢性荨麻疹,此病治疗上如果辩证得当、用药合理、护理得当不难痊愈。笔者在接诊过的荨麻疹、湿疹、神经性皮炎等皮肤科疾病中,小儿顽固性湿疹的诊治经验积累中,总结出治疗此病必须中西医结合、内治和外治疗,双重治疗,多管齐下,方能起到日暮重现,亮肤润泽的效果。 病因病机:湿疹的病因无非归于先天禀赋不足和后天脾胃功能两方面为主。母亲孕育胎儿期间,嗜食肥甘厚腻、辛辣刺激或情志失调,母食五辛,父餐灸煿,遗热于儿,生后周身头面遍发湿疮。胎儿出生后,脏腑功能失调,以脾胃功能失健运,内有胎热湿毒,外受风湿热毒邪气,二者蕴于肌肤而致。而小儿稚阴稚阳之体,形成或血热、或血虚、或湿热、或阴虚、或阳亢等体质,外加脏腑功能失常,心火、肝火、脾虚、脾热、胃火、肾亏、肠燥、胆郁、三焦气化不利等导致以风、火、湿、毒、瘀、郁、痰、寒等病理产物出现,寄于肌肤、营卫、营血而出现各种湿疮的临床表现。而西医对顽固性湿疹的认识目前尚未形成共识,一般认为湿疹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是复杂的内外因子引起的一种迟发型变态反应,病因尚不明确,如自身免疫性缺陷、慢性消化道疾病、精神紧张、失眠、过度劳累、情绪变化、感染、新陈代谢、生活环境、气候变化、食物过敏、日光冷热刺激及各种动物皮毛过敏等。 顽固性湿疹的病程转变:顽固性湿疹常常是由急性湿疹、亚急性湿疹、慢性湿疹经治不愈,易反复发病,迁延日久,时重时轻发展而来。临床中给患儿带来生活困扰、身体折腾,影响学习生活,也给家长带来苦扰。家长常携医院及中医、西医寻求治疗。 顽固性湿疹的发病部位:寻常型湿疹一样,此病发病部位常常累及头、面、四肢远端、阴囊、会阴、肛门外,此外尤其是腕关节、踝关节、肘关节、膝关节、颈项部、大腿内侧及腹股沟等皮肤稚嫩薄白和血管丰富处皮损更加严重。 顽固性湿疹的皮损特点:一般发病的皮肤呈对称性发病,呈多形性,如红斑、丘疹、水疱、糜烂、渗出液、结痂皮、苔藓样变、脱屑、色素沉着、病变皮损局部皮肤增厚粗糙,临床上因病程及病势原因常常以多形态皮损同时存在,这也给治疗用药带来苦扰,尤其是用西医外治法中单一用药往往不能起到疗效。 湿疹的相关辅助检查:1.过敏原检测2.交叉反应参照物过敏原全套检查3.血常规4.C反应蛋白检测5.免疫球蛋白检测6.皮质醇检测7.补体及风湿免疫性因子检测等。 顽固性湿疹的治疗: 西医治疗: 一、内治:一般常选择抗组胺药进行抗感染、止痒、抗过敏治疗;影响睡眠者加用镇静药;合并皮损细菌感染者配合抗生素治疗。一般不建议服用糖皮质激素类治疗。 二,外治:急性湿疹者常用生理盐水、硼酸、高锰酸钾溶液冲洗、湿敷,或者炉甘石洗剂治疗。慢性及亚急性者常用低效、中效糖皮质激素软膏或霜剂外涂治疗;合并感染者用抗生素联合涂抹治疗。 对于以上用西医治疗的顽固性湿疹患儿,往往起不到很好的根治效果,虽临床症状有所减轻,但是易反复发作,患者易产生激素依赖性及抗生素耐药性及镇静药物类等往往影响患儿发育、身体免疫功能失调等问题。 中医治疗: 相比于西医单一的内服药物治疗还是结合外用药物治疗,中医在顽固性湿疹的诊疗理论上和方法上有着明显优势,不但效果明显,而且疗程短,临床无毒副作用,减少了患者因长期应用西药治疗产生药物依赖性和副作用。 中医治疗顽固性湿疹的原则:扶正祛邪。(从最根本的病因出发,扶先天,补后天,祛诸邪)。必须在专业中医师的中医整体观念指导下,运用四诊合参,辩证-辩病-辩体相结合,善用方剂、中药药性、经络理论、体质辨识和状态辨识等理论,运用中药内服、中药外洗浴、小儿推拿、体质调理及状态调理手段,并且在饮食、生活起居、情志调理等进行综合干预。 中医治疗经验撷取 笔者根据临床治疗多例小儿湿疹及顽固性湿疹的诊治经验,并结合自己临床治疗手段经验分享治疗此病的心得。 根本:重在中医的辩证论治: 一、辩六淫: 风淫、湿淫、火热、燥淫、毒邪。其中风淫者,一定要分清外风和内风;湿淫者,也必须分清内湿和外湿;火热者,必须辩清血热、热毒、燥热、风热等杂合之邪致病因素。中医所谓“有诸内必形诸外”和“司外揣内”正是指导临床治疗病邪中必须运用的辩证思路。 二、辩脏腑: 肺热、心火、肝亢、脾虚、脾热、胃热、肠燥、肾亏(阴虚或阳虚)、胆郁。其中,以肺热、胃火为基本脏腑病位,而心火盛、肝阳亢、脾气虚或脾阳虚、胃肠燥热、肾阴阳亏虚、胆府郁热多为兼夹症候或病症。 三、卫气营血辩证: 分卫气营血层次病位,判断病势、病程及轻重缓急:临床中根据皮损特点、舌象外关、脉象特点不难判断。这是叶天士创立卫气营血辩证理论运用到皮肤科疾病的体现,也是临床用药规律和判断预后重要指征。此外,笔者在临床治疗顽固性湿疹还是肿瘤放化疗等疾病中通常用此理论来指导病愈善后的中医调护。从现代医学研究来说,卫气营血辩证从微观医学角度出发,是人体免疫力双向调节中各种免疫因子和应答机制的体现,特辨识营卫层次的调理(诸如张仲景的桂枝汤就是典型的营卫调理方)。 四、中药精确运用和裁化: 临床常见的湿疹分型有风热蕴结肌肤型、湿热浸淫肌肤型、脾虚湿蕴型、肝胆湿热型、血热风燥型、热毒炽盛浸淫型。除了分型选取方剂外,必须根据临床症候,精确用药和合理裁化。如对于湿或水饮的治疗,有发汗、逐水、利小便,也有苦寒燥湿、芳香化湿、温化水湿,更有调肺之水道,健脾之运化、温肾之气化、开阖三焦气道等;又如对风的治疗,对于外风有祛风、疏风之分,而内风又有血虚生风、阴虚生风、血热生风、燥热生风、肝亢化风之分等。《病机十九条》记载的六淫之病机及脏腑病机更应该灵活运用。如“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火”、“诸躁狂越皆属于火”等。 五、确立治则治法是遣方用药的关键: 痒者:祛风止痒、疏风止痒,类如荆芥、防风、白芷、牛蒡、蒺藜、白鲜皮、地肤子、浮萍之属;熄风止痒运用凉血、养血、滋阴、镇肝、润燥之法,如生地、紫草、地榆、侧柏叶、白茅根等凉血止血熄风;当归、熟地等养血熄风,麦冬、天冬、五味、玉竹、酸枣仁等滋阴润燥熄风;珍珠母、磁石、生牡蛎、琥珀、石决明等镇肝熄风;此外,顽固性湿疹的内风治疗,往往加入虫类药物往往能取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像蝉蜕、僵蚕、蛇蜕、乌梢蛇等,如叶天士提出的“搜风剔络法”专治风痰入络致病。而络者,与脉同行,与营同层,有脉络、有血络,内风之成,必行于诸营卫、血络之间。 中药内服 六,内外治双管齐下。 除了内服中药外,配合中药外洗、针灸推拿等外治法,更能让皮损病变部位易趋康复。1.中药外洗法:中药外洗的辩证和处方依据,应该建立在湿疹皮损的特点上,如渗液因于湿盛,水疱因于湿热浸淫,红斑丘疹因于血热迫血妄行,痂皮鳞屑因于生新去旧,色素沉着因为血瘀痰结,痒作难忍因于风盛之故,糜烂渗黄液为热毒湿盛。遣方用药必须有的放矢,皮损多形并存,可同时用药,中药剂量宜大且味宜多。同时医嘱方面,交代患者家长应勤药浴涂擦湿敷,同时辅助西药或润肤剂保护皮损,患儿指甲应剪短,避免抓痒出血或渗液感染,影响治疗进程。 1 2.小儿推拿:从整体辩证-辩体-辩状态入手,在病程治疗中,以皮损好转状态为根据,适当结合小儿推拿,调理儿童体质和症候。湿疹之病,居于皮肤腠理,推拿之法直接作用于患儿皮肤肌肉之间,除了经络腧穴和脏腑功能治疗外,中医师调配适宜的推拿介质作用于皮损局部,更有利于皮损康复。 小儿推拿 3.针灸治疗:从中医儿科学和针灸学的临床出发,一般患儿无法接受毫针针刺治疗,给临床的外治法手段带来一定阻碍。笔者曾自学过福建省名老中医李学耕医师家传的小儿飞针疗法结合四川省杵针疗法第14代传人李仲愚医师的杵针疗法理论,运用杵针圆钝非锋利的针具,根据杵针理论和中医理论,施杵针于患儿皮表,在小儿推拿过程中,适当运用杵针技术,起到外治法的针推结合疗效。 针 下期分享运用药+推+针三管齐下治疗顽固性小儿湿疹医案,敬请期待,感谢您对阅读!喜欢张医生的文章,转发或点击在看呗! 完 完 文/张医生 图/部分来自网络 扫描图中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saerwaduo.com/ssswdjd/6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