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位置

萨尔多瓦共和国是一个拉丁美洲国家,位于中美洲太平洋沿岸。中心位于13.5°N,88.55°W。

02

地形地质

除南部沿岸狭长平原外,其余为山地高原,境内多火山,被称为“火山之国”,境內有30座火山,包括10座活火山。(地处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消亡边界)

大面积的火山高原,积累了大量的火山灰烬以及火山熔岩,厚厚的火山土壤,形成了多孔、肥沃的土地。

萨尔瓦多南部年5月6日发生一连串地震。图片来源:美国地质勘探局网站截图

03

气候

全境属热带草原气候,年均气温28℃。11~4月为旱季,5~10月为雨季。沿海和低地气候湿热,山地气候凉爽。山区年降水量在毫米以上(多地形雨),沿海地带约为毫米。

04

人文地理概况

萨尔瓦多国内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盛产咖啡豆和棉花,工业基础薄弱,是世界上“中低等收入国家”之一,受年国际经济和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增长缓慢;萨尔多瓦是中美洲面积最小,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该国官方语言为西班牙语。

题目链接

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咖啡树为喜温和、短日照植物。种植需要排水通畅的土地,全年降雨量必须达-毫米。“火山之国”萨尔瓦多为咖啡生产大国,当地利用手工采收咖啡鲜果,咖啡远销美国、中国等国家。该国精品咖啡集中在西部和西北部。下图为萨尔瓦多咖啡种植区分布图。

(1)分析萨尔瓦多成为咖啡生产大国的自然条件。

(2)推测萨尔瓦多当地咖啡采收可能时段,并说明原因。

(3)与东部地区相比,说明萨尔瓦多西部和西北部成为精品咖啡种植区的原因。

(4)有人认为萨尔瓦多应该扩大咖啡生产规模,你是否赞同并说明理由。

(1)地处热带,纬度低,热量充足;夏半年受赤道低压带影响,降水丰沛;阴雨天气多,平均日照时间短;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排水条件好;火山众多,火山灰为咖啡种植提供了肥沃土壤。

(2)采收时段:11月到次年3月。

原因:该时期为早季,降水少,利于手工采摘;蒸发强烈,利于咖啡果晾晒;手工采摘,生产效率低,持续时间长;不同海拔咖啡生长周期不同,咖啡成熟时间早晚差异大。

(3)海拔高,气候更温和;海拔高,生长周期较长,有利于咖啡养分积累;地形坡度大,排水条件更好。

(4)赞同。理由:当地多高原、山地,且属于热带气候,气候和地形条件均利于咖啡的种植;咖啡经济价值高,利于提高居民收入;咖啡需求量大,消费市场广阔;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扩大生产规模能够增加就业机会。

不赞同。理由:扩大种植规模,会破坏地表植被,导致坡地水土流失加剧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洪水、滑坡等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增加;投资较大,且短期内难以产生经济效益。

2、根据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清洁能源是指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不产生或极少产生污染物排放的能源,它包括核能和“可再生能源”。甲国年清洁能源投资增长了8%,总额为亿美元,为年以来最高。

材料二:图甲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图乙为该区域某国首都圣萨尔瓦多(海拔约为米)多年月平均气温曲线和降水量变化示意图。

图甲

图乙

(1)从能源和环境角度分析甲国加大清洁能源投资比重的原因。(8分)

(2)比较A、B两半岛的火山与沼泽分布的差异,并分析B半岛沼泽广布的原因。(8分)

(3)读材料二,简述圣萨尔瓦多城市的气候特征,并分析其成因。(10分)

(1)世界能源需求量日益增大(2分);煤、石油等非可再生资源日益减少(2分);清洁能源排放的污染物较少(2分);多为可再生资源,开发前景广阔(2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2)差异:A半岛(中部)多火山,沼泽分布少(2分);B半岛沼泽广布,无火山分布(2分)。原因:B半岛地势低洼(2分);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充沛(或夏季受飓风影响大)(2分)。

(3)气候特征:终年温暖(凉爽),气温年较差小(2分);年降水量丰富,降水季节变化大(或5-10月降水多,11月-次年4月降水少)(2分)。

原因:地处低纬,但海拔较高,终年温和(2分);5-10月受赤道低压带影响,降水充沛(2分);11月-次年4月,位于东北信风的背风坡,降水稀少(2分)。

END

往期精彩内容

——一个靠鸟粪暴富的国家-瑙鲁

——“天涯之国”

智利

——冰与火的国度

冰岛

——东南亚之国

缅甸

——赤道之国

厄瓜多尔

获取网络课程

点击左下方

“阅读原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saerwaduo.com/ssswdly/10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