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伦布,你回乡啦
泉州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jc/190525/7168769.html欢迎来到阿龙记!在年,西方有个野心勃勃的青年名叫哥伦布,集结了三条船,一堆人,朝着茫茫大海就扬帆起航了。他当然不是那个想当海贼王的男人路飞,也没有穿着拖鞋。他的主要目标是找到马可波罗提到过的那个富得流油的中国,让人失望的是,他只找到了美洲的一角,但这条航线的开辟为欧洲后来的发展积累了重要的原始资本。尤其是在当时欧洲人对自己建立的乌托邦不甚满意的情况下,发现另一个乌托邦对政客和野心家来说都是极大的机遇和挑战。今天,全球化的世界,无数个哥伦布从乡村或城市出发,正在开辟自己的航线,创造属于自己的历史,不管是启程还是归程,在路上已是一种常态。我好奇哥伦布的那趟半英雄主义式的旅程,带着一种窥私欲,找了他公开于世人的日记,就是这本《航海日记》。《航海日记》这本小书(很薄,一会就能翻完),因其内涵的复杂性而略显迷人。既有人们热衷于追求的冒险气质也有作为残酷侵略性的罪证的一面(我不是世界警察,对此毫无兴趣。)。今天还有很多人走在发现人生新大陆的路上吗?还是更喜欢在熟悉的地方和模式里打个转转,在影像化的终端里过完人生大部分时间,我不得而知。我将在此文中跟着哥伦布曾经的日记一起去历险。据说,这本小书尽可能选取了大部分哥伦布第一次航行寻找新大陆时候留下的日记,他是怎么出发的?中间经历了什么?最后怎么发现所谓的新大陆?怎么占领(侵略)他们?发现者需要的是什么?从这本小书中可以窥见一些:在哥伦布开启发现新大陆的航行之前,他已经在货船上工作了很多年,积累了很多航海的基本经验和常识,这些在《航海日记》的记载细节之中就能看出,他确实聪明过人并踏实认真。为了能开启这次航行,他取了个很有吸引力(通俗)的名字:寻宝。他充分利用了当时西班牙统治阶层的投机心理,花小钱碰碰运气,人人都会这样想。出发前一年,在拿到王室贵族们的投资后,签完各种协议(对哥伦布及其家族非常有利的巨额原始股份,他非常有商业头脑),招募人手,组织船队,在年8月3日星期五出发了。在书的前言中交代了,这份航海日记在他的强烈要求之下,誊抄了三份,分别作为报告呈交给不同的金主(主要是西班牙国王,以及不妨还有葡萄牙国王)。这并不是一次瞎猫碰死耗子的所谓冒险,更不是一场投机倒把行为。这次行动有一定航海科学、航海经验以及专业技术人员团队为支撑,而且是一次有目的、有计划、强组织的探索活动。如果从一般商业逻辑上来看,拉投资——做背书(皇室的各种授权)——组团队——出发——巨额的回馈,这是一次完整且高眼光的战略投资。创始人哥伦布也是一个高执行力的表率,在读完这本薄薄的书后,我为此而感到吃惊。1、有明确的个人目的(对哥伦布及其家族极丰厚的物质和特权回报,虽最终西班牙皇室并未兑现多少。)2、有确切的团体目的每天行进多少里格,什么方向,多久能到达预设目标,都有严格计划。作为远征军司令,哥伦布的计划(boss的计划)和参与冒险的每个人的计划都是不同的。多篇日记中记载这样的细节,很有意思:船队实际行进距离远大于广而告之的行进距离,也就是说每天实际航行了多远,只有哥伦布和少数人知道。正如人想做一件事情的时,除非自己能独立完成,但凡需要组建团队才能完成之事,团队内成员总是会出现这样的普遍思维模式:1、我不知道你在做什么,但是我需要跟着你挣钱;2、我不知道你在做什么,我也不知道我跟着你为了什么;3、我不知道你在做什么,但我觉得你不应该这样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统称为:钱多事少离家远,能偷懒时不丢闲;4、还有最后一种人,我不知道你要做什么,但我一定要阻止你(有什么原因?不知道。为什么要阻止?不知道,我就是想。那为什么?不为什么。)。5、我知道你在做什么,我上船,我还想当主创之一。在出发四天以后,就有人汇报:有船员不确定要不要启程。在中途,还有一位船长私自离队等等。其实,以上五种人都会出现在团队里,哥伦布的团队也不例外。我截取了日记中的部分有意思的内容,据说哥伦布本身就是经验丰富的水手,他的团队成员都是多面手,既能做水手还具备一些非常实用的技能,以下:8月3日出发:9月15日,黄昏,大家看到有奇异的火团自天而降。9月25日,风平浪静,水手们下海洗澡。9月27日,看到一只鸟。9月29日,看到许多水草。10月7日在雾中的妮娜号鸣炮以示发现陆地,但不是。10月8日大海宛若塞维利亚河一样平静。10月9日整夜,飞禽翱翔之声不绝于耳。10月10日众船员已不堪忍受,怨声连连,抱怨旅途太长。远征军司令(哥伦布)先鼓励众人,再明确事实——大家毫无退路,最后确定已接近目标。10月11日发现芦苇,棍棒,一簇陆生野草,一块小木板。火光。凌晨两点,终于发现陆地。在船上张旗,请随船王室公证人作证:他,当着众人的面,以国王和王后的名义占领了这个岛屿。请公证人做口头申明,并记录在案。10月14日先抓人送给陛下,学语言,再遣返。“我们五十人足可征服其所有人,并随心所欲地支配他们。”“尽管岛民生性淳朴,相貌堂堂,但岛与岛之间战事不断。”10月15日命名周围小岛。“纵然如此(这个如此就是:听说有黄金),吾下决心,凡抵达一岛,必占领之,唯如此,才谈得上占领了所有岛屿。”10月21日土著民用葫芦敬献淡水。10月21日搜集黄金,贵重物品。收集所能见到的芦荟。10月28日发现第一个大岛——圣萨尔瓦多岛。道上有国王,有雕塑,有贸易,不占领但接着命名。以为是大可汗居住的契丹城就在附近。11月2日测定距离,仍然坚信所发现地方是印度大陆。11月3日哥伦布据观察,预测岛上有芳香植物。11月4发现桂皮(也就是肉桂)、胡椒、黄金、珍珠、棉花,异花。11月5日船员发现乳香,得赏。11月6日发现超过人的村庄。停下修整了一周。11月12日经当地印第安人向导的提示,附近有小规模的淘金群体。黄连木、棉花、芦荟、香脂。开始抓女人,主要是为了抓到的男人能认真干活(向导或者说是叛徒)。这些被抓来的人,回去之后,不再露面。命名古巴角。随后几日,以古巴角为中心,发现不计其数的小岛。11月16日看到有当地人捕捞海螺,哥伦布派遣水手潜入海底查看是否有珍珠。11月17日在之前命名的太子港,造一巨大十字架。11月23日据说有独眼人,眼睛长在额头上。11月25日在找靠近淡水出口的地方,发现有闪光的岩石,推测有黄金(经后人证实确实有黄金)。在采集黄金原石的过程中,发现能做桅杆的比纳尔树。11月27日哥伦布首次表明因沿途风景太过绮丽,耽误行程,应直奔目的地。11月29日发现面包型的蜡,推测还有更值钱的东西。11月30日发现一条独木舟,由一根树干凿开制成,可容一百五十人。12月8日发现大麦。12月9日命名一岛屿为西班牙岛。12月10日发现很多乳香木。12月12日发现一印第安女子鼻下系着黄金。12月15日命名天堂谷。12月16日用玻璃念珠、铃铛、铜戒指等物赠与印第安人。并以此引来更多印第安人,还见到当地的国王,表明来此地寻找黄金的目的。12月17日用玻璃念珠换金箔。这里土地十分肥沃,人们无需为吃穿——他们根本不穿衣——过分操劳。12月25日因违背规定,一见习水手掌舵,导致一艘船触礁。12月29日国王派人送来一个很大的金面具,并向远征军司令要走一只洗脸钵和一个瓦罐。12月31日远征军司令准备返回西班牙。他不想再去东方发现新的陆地,也不想再沿海岸观测,只想确定从卡斯蒂利亚到此地的航路,以便下次把牲口和其他东西带来。目前他只剩一条船。品达号擅自离队。年1月2日远征军司令命令在西班牙岛——印第安人叫波伊奥岛——共留下39人,并修建了一个城堡。留下三名代理人,多数货物,用来换黄金。留下水手继续找黄金。留下种子供他们耕种。留下若干官员(本身也是水手):书记员、法警、造船匠、修船工、精通火炮的炮手、桶匠、医生、裁缝。1月4日妮娜号在微风中起航。返程。1月6日私自离队的品达号归队。1月13日第一次与当地印第安发生冲突。1月16日两船龙骨处均漏水严重。2月10日此前均连天黑夜地行驶。(归心似箭)动态校准航向。2月14日一次抓阄。远征军司令(哥伦布)一下抓中。又一次抓阄。还是远征军司令(哥伦布)抓中。3月3日抓阄。远征军司令(哥伦布)抓中。3月5日遇到葡萄牙国王御船。3月9日如约参见葡萄牙国王。3月15日日记结束。(此次航行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首次航行,此后他还在皇室的支持下又探索了3次。)整个航行过程中,哥伦布及其团队只做几件事(侵略/探险模式):命名,搜刮或交易黄金、香料(肉桂、胡椒、珍珠、乳香、芦荟等);立十字架(在港口或鲜艳的地方);宣布以西班牙皇室的名誉占领。命名的前提是得有文字,在我国的神话传说中,造字那个时候,世界开始在人的掌心中翻转了。《淮南子·本经》:“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说文解字序》中记载:“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而今汉字还有部分字是象形而来的古字。(如有兴趣可移步唐诺先生的书《文字的故事》。)命名本身就是一种占有,是人彻底站起来,开始人的行径并在世界上留下足迹。在《航海日记》中,哥伦布的船队出发前就准备了很多新世界的小玩意,比如玻璃念珠,铜铃等等用来与当地人交易黄金。在人类的社会行为中,交易行为或者交易意识是极其古老又普遍的事。亦或在今天这个社会,我无力也无暇为挣钱就是第一要务或商业正在腐蚀人的心灵此类观点辨析,客观看待并具备商业(资本)意识也是我辈年轻人的求生技能啊。克服中等收入陷阱,已经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板块,就是在农村放羊也有一本子放羊的账在计算。药材和稀有物(采摘或加工难度大,价值量高的物质。)。本是神学范畴里的一个象征,本文不讨论。在哥伦布的发现之旅中,主要作为一种隐性的统治工具,初期还不具备文化殖民那么深的层次。这是哥伦布终其一生扬帆起航的次数,不屈不挠。每次都是重新出发。遗憾的是,他至死都没能到航抵中国,或许是船太小了。我试图以另一种角度看看“发现新大陆”这件事,切开的目的在于警惕某种侵略以及投机心理、意识,尤其是警惕某种自以为是。如果站在被侵略者的角度看,有机会阿龙记会聊聊作家爱德华多·加莱亚诺《火的记忆-创世纪》、《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欢迎回乡,哥伦布!——阿龙记出品——Along.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saerwaduo.com/ssswdcy/6332.html
- 上一篇文章: 美国建国史话二哥伦布开疆拓土最后却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