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开端于大航海时代。15世纪初,欧洲新兴的资产阶级为了发展资本主义反对教会的压迫,以及摆脱阿拉伯人垄断东方的丝绸、瓷器、香料等商品,开拓更多的贸易机会,开启了波澜壮阔的大航海时代。葡萄牙人从地中海出发,沿非洲西海岸向南航行到达好望角,再沿非洲东海岸北上横渡印度洋,到达印度西海岸的卡里库特,这是人类第一次绕非洲航行到印度的成功,被称之为“新航路的发现”。年8月意大利人克里斯多弗·哥伦布奉西班牙国王之命,从巴罗斯港出发,率领探险队西行,横渡大西洋,同年11月,到达了巴哈马群岛的圣萨尔瓦多岛,之后又到了古巴岛和海地岛,并于年3月回航至巴罗斯港。此后哥伦布又三次西航,陆续抵达西印度群岛、中美洲和南美大陆的一些地区,这就是历史中的“发现新大陆”。大航海时代开辟的新航路把世界联成了一片,贸易得到了丰富的发展,各地区和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得以交流,全球化就此开端。这次全球化是资本主义殖民化的全球化,亚洲、非洲和美洲许多国家遭受葡萄牙、西班牙、英国、法国等西方国家的侵略,成为西方殖民者的掠夺对象,很多国家从此沦为殖民者的殖民地。西方殖民者掠夺殖民地的资源,将殖民地的民众奴隶化,成为没有成本的劳动力,相应的产业依旧放在了欧洲本土,殖民地只是提供资源和劳动力的场所。大航海时代之后的殖民化过程中,出现2个“日不落帝国”,第一个是西班牙帝国。16世纪,西班牙和葡萄牙竞争海上霸权,西班牙在各大洋开拓贸易路线,横跨大西洋到美洲,占领大片美洲的土地,从墨西哥横跨太平洋,经菲律宾到东亚,其鼎盛时期年殖民版图达万平方公里,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殖民帝国。第二个是大英帝国,年光荣革命推翻了封建统治,并在年颁布的《权利法案》年,确立了资产阶级执政的君主立宪制,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大大发展了英国的生产力水平。年七年战争结束后从法国手里夺取整个加拿大,标志着英国成为无可争议的海洋霸主,年击败拿破仑领导的法兰西第一帝国后,英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强国。殖民版图最大的时候覆盖了地球上四分之一的土地和四分之一的人口,成为了世界历史上跨度最广的国家。由于帝国的领土、属地遍及包括南极洲在内的七大洲、四大洋,有"英国的太阳永远不会落下"的说法,所以被形容为继西班牙帝国之后的第二个"日不落帝国",是整个殖民化浪潮的顶峰国家,主宰世界经济、国际事务达年之久。第一次殖民化的全球化是血腥的全球化,对殖民地的残酷剥削和无情掠夺,给殖民地人民带了巨大的苦难。但是,另一面,带来了贸易的繁荣,促进了当时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欧洲新兴的资产阶级依靠殖民地廉价的资源和劳动力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加速了欧洲封建制的没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正如马克思所说:“土地所有者阶级和劳动者阶级,即封建主和人民衰落了,资本家阶级,资产阶级则相应地上升了”,这次殖民化的全球化也正是资本主义初期原始积累的阶段。在第一次殖民化的全球化中,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生产力大幅度提高。18世纪60年代以第一次工业革命为标志,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阶段,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以机器取代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19世纪中期,欧洲国家和美国、日本的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促进了经济的迅猛发展,于此同时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以新能源“电能”为核心开始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科技和生产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生产力提高,伴随着资本主义内生性矛盾,商品生产过剩,殖民地只是提供原材料和劳动力,无法消化这些过剩商品,解决这些矛盾要求进一步扩大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而且要求把发展中形成的过剩生产力输往海外,于是全球化进入新的阶段即产业输出的全球化以及对殖民地的再次争夺。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大量生产的商品需要寻求新的市场,工业生产的原料要得到充分的供应和保障,世界贸易的蓬勃发展使得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年英、法、荷、德、美五国产业资本输出仅9亿美元,年增加到80亿美元,到了年达到了新的高峰---亿美元。与产业资本输出的同时,英、俄、法、德、美和日本疯狂强占殖民地,由原来的万平方公里增加到万平方公里,澳洲被殖民面积达到%,非洲90.4%,亚洲56.6%,美洲27.2%。亚洲的中国、伊朗、阿富汗等国形式上保持着独立的国家,实际上沦为列强的半殖民地和势力范围。我国清朝晚期,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等,以及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都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打开中国市场,强占中国土地,进行殖民统治的手段。《中法新约》的签订使得中国通商口岸进一步对外开放,法国进一步打开了中国西南门户。《马关条约》使得放开通商口岸,允许在华投资办厂,各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展开资本输出的激烈竞争,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一次和第二次全球化是秉承海洋战略,争夺海洋霸权,但是到了20世纪初,德国提出了陆权战略,也就是修铁路,穿过土耳其,进入西亚、中亚、南亚,进而向东亚扩展。当产业资本开始寻找自己新的出路,德国试图以基本建设推进陆权战略改变大英帝国搞的海权战略时,就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地点,恰恰就是德国人想修铁路、穿过巴尔干半岛,才能进得了土耳其,在这条路上,就变成冲突爆发点。资本主义内部发生冲突,特别是产业资本之间发生对抗性冲突,所形成的巨大代价爆发在西方国家内部。西方国家在产业不断演化成产能过剩,产能过剩的矛盾在内部爆发,内部爆发引发了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一次全球化是资本主义国家血腥掠夺殖民地以供资本主义早期发展为特点,第二次全球化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经过两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力空前发展,资本主义内生性矛盾使得产业资本过剩,为寻找更广阔的市场和资源供给而进行的产业资本的输出和殖民地在再次争夺为特征。两次全球化我们看到,广大的亚、非、拉人民遭遇残酷的对待和严重的民族危机,但是两次全球化对贸易的发展,文明的交融,科技的推动,生产力巨大的发展都有不可磨灭的功绩。第三次全球化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之后,也就是战后第一次经济萧条即“70年代经济萧条”。资本主义国家将中低端工业产能转移到美洲、亚洲一些发展落后的国家和地区,自己保留、发展较高端的产业,这部分内容在之前的文章《经济危机与产能转移》中有详细的讲述,这里不再重复。与第三次全球化产能转移同时进行的是美元金融资本的输出,这个题目会新开篇单独讲述。写到这里各位很清晰的看到,整个全球化就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路径,我们看到了全球化对科技、文化、贸易等等发展的推动,也看到了血腥、残酷和战争对人类文明和秩序的破坏。全球化不会终止,它会以不同的方式在整个人类的发展过程中不断的出现。云中辨江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saerwaduo.com/ssswdfj/5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