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能ldquo废rdquo掉一
北京医院治疗冻疮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痛苦与荣耀》是一部半自传体式的西班牙剧情电影,故事讲述了一位年近七旬的电影导演萨尔瓦多饱受病痛的折磨,创作灵感枯竭,为了抵御身体上的痛苦,不得不吞服大剂量的药物,甚至吸食毒品。面对现实的“窘境”,萨尔瓦多回想起许多童年经历,关于母亲缝补的记忆,关于西班牙的“洞屋”,关于在马德里与初恋男友的相遇和分离……他在痛苦中“煎熬”,又在痛苦中“清醒”,百转千回,终于找回了最初创作的激情,找到了真正的自己。1贫困生活“剥夺”了童年的选择权萨尔瓦多的童年是在小镇度过的,他的父母都是普通人,没有很高的文化修养,也没有十分体面的工作。虽然母亲带着他,大包小包千里迢迢来到西班牙,和异地的父亲团聚,但生活的境遇依然没有太大的改观。尽管萨尔瓦多在儿时也有过一些美好的体验,比如:和妈妈露宿车站、独享阅读、在村边的小溪边陪着妈妈洗床单,听一群阿姨歌唱……但年幼的他,无法像那些家庭富裕的孩子一样上正常的学校,而只能被母亲逼着上自己讨厌的神学院,跟从神父学习自己不感兴趣的知识,被“教化”成为了一个彻底的“愚人”。不是萨尔瓦多天性愚钝、没有梦想、缺乏创造力,而是贫困的生活“剥夺”了他童年的选择权。在“有限”的条件下,他有再高的天分、再美丽的梦想、再丰富的创造力、都只能暂时被搁置,屈从于母亲为他做出的选择。2父亲的“缺位”影响了对男性的认同在长达分钟的电影中,我一直在寻找父亲的身影。但我发现导演对父亲这个角色着墨极少,在整部影片中,我记得父亲仅有两次“出场”。第一次“出场”,是母亲带着萨尔瓦多满心期盼,千里迢迢来到他所在的城市。在我的预期中,一般男人作为丈夫、作为父亲,面对久未团聚的妻儿,应该是满怀深情与渴望,不至于喜极而泣,最起码也该热泪盈眶。但这个男人没有,他更多的是指责、抱怨妻子没有给他充足的时间做准备。面对妻子的焦虑情绪,还有其对婆婆的不满,作为丈夫,他是“零倾听”与“零共情”。第二次“出场”并没有真正露脸,只是借妻子之口“代入”了一个“父亲”的角色。萨尔瓦多因为高烧突然晕厥,母亲从外面赶回家,她问病中躺在床上的萨尔瓦多:“你爸去哪里了?是不是又去酒吧了?”萨尔瓦多回答:“嗯!”母亲抱怨了一句:“他还跟我说会一直呆在家里……”。尽管电影没有很明显地讲述父亲的“失职”,但从母亲不屑的言语、失望的眼神中,我们不难判断这是一个“缺位”的父亲。而童年时期,父亲的“缺位”,直接影响了萨尔瓦多对男性的认同。在一个孩子成长的关键期,萨尔瓦多的内在没有一个“好父亲”的形象,更没有一个同性别的“理想化客体”,所以他没有见过一个正常的男人、一个“英雄”的男人该有的样貌。3母亲的失望是他心头的“一根刺”在电影中,“出镜”最多的应该是萨尔瓦多的母亲。这位母亲总是穿着碎花裙,穿越时空,出现在不同的场景中。母亲的一生都被贫困的生活压抑和束缚着,为了生计,为了儿子不再卖苦力,她让儿子去上免费的教会学校。在母亲眼中,年幼的萨尔瓦多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对精神世界的向往与追求都是不可理解的“幻想”和“虚构”。所以在车站露宿的那一夜,面对拿着巧克力上的插画玩得“不亦乐乎”的萨尔瓦多,母亲说出了那句话——“这孩子到底随了谁呢?”在多年以后,母亲晚年病重,萨尔瓦多和母亲之间的一场谈话揭开了这句话的“谜底”。当母亲抱怨萨尔瓦多不愿意和自己一起生活,自己和女友们并不希望出现在他的电影中,被当作“素材”满足他的“自我虚构”时,年迈的萨尔瓦多“退行”到了一个孩子的状态,他怯怯对母亲说道:“很抱歉,我没有成为你想要的孩子!”、“我仅仅因为做自己而辜负了你,真的很抱歉!”言语中,夹杂着对母亲的愧疚与愤怒。都说“言者无意,听者有心”,我宁愿去相信母亲的这句话是“无心之言”,但无疑母亲如此反馈是一次失败的“镜映”。对于年幼、敏感的萨尔瓦多而言,他早已“嗅”出了母亲的“弦外之音”——母亲没有把他视为骄傲,对他很失望。所以,这句话成了萨尔瓦多心头的“一根刺”,扎入心扉、痛彻骨髓。4爱上男人,是令人痛苦的“缘分”“同性恋”是这部电影非常重要的一个主题,而导演阿莫多瓦一改往日激烈、直白的手法,将萨尔瓦多和同性爱人之间隐秘的情感拍得尤为克制,又不失唯美。第一段“懵懂之恋”发生在那个炎热的午后,泥瓦匠埃杜瓦尔多贴完瓷砖冲澡时,在帮他递毛巾的那个瞬间,九岁的萨尔瓦多被对方健硕的“胴体”吓晕。正是因为这次“特殊”的经历,过度的刺激让他对男性产生了暧昧的情愫。长大后,萨尔瓦多遇到了另一个男人费德里克,并与之相恋。但是这段刻骨铭心的感情,最终以对方吸食毒品而导致分手。对于童年的萨尔瓦多而言,那样的刺激是他猝不及防,又难以耐受的。九岁的他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更不知道这样的经历对自己究竟意味着什么。在与埃杜瓦尔多懵懂、青涩的情感中,他发现了自己喜欢同性,但这段没有正式开始的恋情其实半路就“夭折”了。而第二段与费德里克之间的恋情,从一开始就是不被世俗认可和接纳的,虽然两人情深意笃,但最后还是不得已分开,终究是“有缘无分”。我想,对于萨尔瓦多而言,爱上男人是令人痛苦的“缘分”。在与同性之间的爱恋中,他体会更多的是异于常人的痛苦,而非光明正大的欢愉。5与痛苦“和解”,也就是与自己“和解”回望这一生,萨尔瓦多的人生道路并不平坦。他吃过亲情、友情、爱情的“苦”、受过生命中“重要他人”有意无意的伤害,好不容易凭着一股子“叛逆”的劲儿“熬”到功成名就,年老了却要饱受各种病痛的折磨。尽管命运没有给他特殊的“眷顾”,但面对人生历经的种种苦痛,这位年近七旬的老者最终也没有屈服于痛苦,而是选择了另外一条勇敢者的道路——与痛苦“握手言和”。在电影的后半部分,萨尔瓦多在母亲临终之际,和对方敞开心扉地交谈。他们把对彼此的抱怨、不满、失望都毫无保留地通过语言来呈现,彼此袒露、相互理解,最终爱战胜了怨。而当昔日的恋人费德里克深夜登门造访,萨尔瓦多对此毫无防备,却又充满期待。一对暮年的“老情人”阔别已久,在四目相对的那一刻,我发现两人眼里噙着泪。费德里克对过去表示道歉,但他的目光从未从对方身上移开。他对萨尔瓦多说道:“你的每一部电影都是我生命中的一件大事。”萨尔瓦多则淡然一笑,感谢费德里克成就了今天的自己,他对费德里克深情地说道:“没有任何人或事像你一样充实了我的人生。”岁月更迭、四季轮回,那份浓烈的爱犹在,但彼此的人生已改,两个老男人在门口微笑着吻别,时光最终留下了温情、化解了仇怨。在影片的最后,萨尔瓦多克服了对毒品的依赖,直面身体上的痛苦,在女助手的陪伴下积极就医。在事业方面,他也解开了心中多年的“结”,重获创作灵感,开始提笔构思另外一部电影剧本——《最初的欲望》。从《痛苦与荣耀》中你看到了什么?理解到了什么?又觉悟到了什么?年迈的萨尔瓦多在痛苦中挣扎,在痛苦中成长,最后经由这些痛苦成为了他自己。正如片名所示,是痛苦成全了他、成就了他,赋予了他无限荣耀。我想,痛苦终究是生命的本质和必然,它能“废”掉一个人,也能成就一个人,真正击垮一个人的不是痛苦本身,而是我们应对痛苦的方式。痛苦存在的意义是帮助我们在“现实”与“渴望”之间寻找一条路径,最后经由痛苦的体验活出自己人生的意义。所以,当痛苦来袭时,你不妨问问自己的内心——对我而言,最重要的是什么?我当下在追求的是什么?我内心真正的渴望是什么?我怎么活才能不辜负这短暂的一生……当你选择面对痛苦,去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才能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作者:木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少儿咨询师,自媒体写作者,一枚终身学习的妈妈。 纳本心理咨询中心 扫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saerwaduo.com/ssswdfj/7323.html
- 上一篇文章: 英国电影协会的百部电影推荐丨片单
- 下一篇文章: ldquo雪茄rdquo半自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