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速递第六十三辑
1 「知觉的悬置」 注意力、景观与现代文化 基本信息 作者:[美]乔纳森·克拉里 译者:沈语冰/贺玉高 出版社: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9 ISBN:4 作者简介 乔纳森·克拉里(JonathanCrary):美国著名艺术史家,视觉文化研究者。现为哥伦比亚大学现代艺术与理论夏皮罗讲席教授。区域(Zone)出版社创始人。著有《观察者的技术》《知觉的悬置》《24/7》等,已译成近二十种语言,被公认为当今世界最活跃的视觉研究者之一。 内容简介 《知觉的悬置》考察了现代注意力的悖论性质,一方面它是个人自由、创造力与经验的根本条件;另一方面,它又是经济及规训体制有效发挥效力的核心因素。克拉里论证了我们有意识地观看或聆听事务的方式,来自人类知觉性质的关键性演变,这一演变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下半叶。那时绘画艺术的发展(特别以马奈、修拉和塞尚的作品为例)深深地卷进了欧洲视觉机制的这场深刻变革。 目录 致谢1导论1第一章现代性与注意力问题第二章:视觉的解体第三章:祛魅的阐明第四章:重新发明综合尾声:情迷罗马注释参考文献索引译后记 2 「文化间的理论旅行」 基本信息 作者:周宪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时间:-8 ISBN:0 作者简介 周宪:南京大学艺术研究院教授,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院长。主要研究领域集中在美学、文学理论、文化研究和艺术史论。著有《审美现代性批判》(),《视觉文化转向》()等。 内容简介 全球化发展到今天,不同文化的融通和互动越来越频繁,社会的多元化趋势不可阻挡,对于大国来说尤其如此。然而,与此同时,目前国际上出现了一股民粹主义和民族主义思潮,热衷于阐扬文明冲突论。正是在这两个意义上说,本书所体现出的跨文化视野和深刻思索不仅无可避免,而且愈加重要,它能让我们在全球化的浪潮中立足本土,并且在文化的差异与碰撞中采取一种自信、开放、兼容并包的姿态。跨文化研究,如同一场在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论旅行。其中,既有差异与冲突,亦有融通与理解,既遇见陌生风景,亦重新发现自我。 目录 序言 第一编跨文化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一、跨文化研究中的理解与解释 二、跨文化研究的观念与方法 三、文学研究中的身份认同问题 四、全球化与文化认同 第二编跨文化研究的中国问题 五、从中国智慧看“艺术边界” 六、“合法化”论争与认同焦虑 七、在知识和政治之间 八、人文学术的原创焦虑 第三编法国理论的中国旅行 九、福柯话语理论批判 十、巴特的中国“脸谱” 十一、以德布雷视角反观中国知识分子 第四编互映的自我—他者镜像 十二、易卜生和蒙克的中国镜像 十三、布莱希特的中国镜像 十四、以他观我的“游记意识” 3 「帝国之眼」 旅行书写与文化互化 基本信息 作者:[美]玛丽·路易斯·普拉特 译者:方杰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时间:-4 ISBN:7 作者简介 玛丽·路易斯·普拉特(MaryLouisePratt):纽约大学西葡语言文学教授,曾任斯坦福大学奥利芙·H.帕尔默人文学教授。研究兴趣广泛,涉及拉丁美洲文学与社会、比较文学、性别研究、殖民主义与帝国主义文化研究等诸多领域。年任现代语言协会主席。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跨学科的经典之作,在旅行书写研究以及(后)殖民批判领域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它深入探究了18世纪中叶以来,旅行书写在欧洲殖民主义扩张进程中的作用,以大量南美洲、非洲的案例,具体阐释了旅行书写如何为欧洲读者生产出一个“欧洲以外的世界”。普拉特细数不同类型的旅行书写,既鍎跨鐧界櫆椋庡彂鐥呭師鍥?娌荤枟鐧界櫆椋庣殑濂芥柟娉?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renzhangz.com/ssswdgk/167.html
- 上一篇文章: 拉里塔维尔黑白仍然是诗意的摄影形式
- 下一篇文章: 冬季境外穷游去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