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肆天D4乱石为堤,车站为家一个
D4,ZARAUTZ→DEBA,26.9km,加上闲逛共30km,负重20斤左右又是踩着初生的太阳匆匆上路了,沿着N-公路踏着海岸线,途径会经过吉塔里亚(Getaria)和苏玛伊阿(Zumaia)然后转入山路。沿着海岸线走最大的问题就是一定要快点儿走,因为实在是太晒了,最可气的是只晒右侧的脸胳膊和腿,尽快赶在中午之前走完海岸线。 很多人觉得旅行,每天都有新鲜事儿,每天都能遇到不同的有趣的人,其实也不尽然,一个人的旅行大多数的时间都用来和自己聊天。自言自语是打发反复时间的利器,和人生一样,总有循环往复的无聊时光,即便每走出一步都是新的一步,就像太阳周而复始的围绕着地球转圈,但是每转一圈都是新的一天,对于我们来说是新的一天,对于太阳太说呢,很多事情一相对的来看就好像没有那么小清新了。 一个人坐在海边,静静地看艳霞如火,暮色四合,然后周而复始,想象着自己成为守望的石像,无关痛苦,无关时间,终有海浪将我洗净,在守望日出的过程中,眼睛渐渐有潮湿变得干涩,躯壳变成负累,灵魂飘散无依。蒋忠良沉入窒息的沉静的海中,祈求永不醒来,从今时直到末日。刀刀说:只要我不醒来,世界就不存在。 然而实际上我的内心是矛盾的,一边想静静的享受这安静的海上日出,一边又惦记着赶路,鱼和熊掌焉能兼得。 Getaria是位于坎塔布连海边的吉普斯夸省中部海岸的一部分,这一部分是有一个陡峭的壁架形成的,在这个壁架中,由于腐蚀而形成了一系列的凹坑和尖峰。 Getaria村子靠近圣安东山,一直到16世纪都还是一个岛屿,从地图上看非常明显的能够看出来填海造陆连接了村子和岛屿之间形成了港口。 圣安东山的轮廓看起来像一只老鼠,所以它最常被称为《Getaria的老鼠》。同时也成为了Getaria的明信片。 从中世纪到今天,格塔里亚一直是法国边境地区最好的避难港。沿着朝圣之路一进小镇就是一座古老的可以追溯到年的纪念碑,实际上以一个矩形陵墓建筑群,顶部有着雕塑家的雕像和船的行装合为一体。用来纪念伟大的环球探险家胡安·塞巴斯蒂安·埃尔卡诺,纪念碑上刻着所有和埃尔卡诺一起完成大航海的船员的名字。 当得知这里是埃尔卡诺的故乡的时候,突然觉得很兴奋,若不是这次徒步旅行,我一生也未必有机会单独来这个小镇一次,然而我从小的梦想就是环球旅行,有幸来目睹这位最终死于太平洋上的水手,实在是三生有幸。 圣萨尔瓦多吉塔里亚教堂(SalbatoreParrokiEliza)被西班牙宣布为纪念碑的哥特式教堂,据说建立于十四世纪,但是大多数人认为建立于十六至十八世纪,期间经历过多次修复战时的损伤。因为有些绕路所以只是远眺了一下这座保存完好的老教堂。 继续沿着N-走就到了Zumaia,一个拥有两个美丽海滩的小镇,虽然是个不错的海滨度假胜地,却在进入小镇的入口处时看上去非常的工业化。是一条名为Urola的河的入海口。Zumaia也是一个一年四季都可以停靠的优良海港。 入海口处也是欧盟建立的鸟类保护区,能看到大量的鸟类,苍鹭,鸬鹚,鱼鹰等等。坎塔布连海的实力已经将海岸切割出了壮观的悬崖,甚至可以看看到由于海浪侵蚀而暴露在外的第三纪白垩纪的岩层,据说,这个小镇的复理石是最佳的研究素材,虽然一开始我以为那些复理石不过是简单的页岩。 这张照片儿不是我照的,是在网上找的,就是给你们看一下这个地方! 可惜的是由于时间和路线的关系,我没有办法好好的欣赏这本大自然书写的历史书。因为过了这里,就进入了山地阶段,也许是出于安全考虑,也是对于历史遗产的保护,这一段的camino反而没有沿着海岸线进行规划,即便是山林里的路线也不是十分好走,多数都是崎岖难行的小路,只能使一人通过,苍蝇和飞虫嗡嗡乱飞,路两旁生满了有倒刺的枝丫,荆棘丛生,勾的我的衣服和背包噼里啪啦的,好在有防雨布,也没有刮坏,护腿也对腿部起到了良好的保护作用,说起这个护腿,真的觉得自己非常机智,虽然是我为了保护自己不被森林里低矮的灌木和草刮伤临时起意买的,但是它非常好的的促进了血液循环,也避免了因为长时间负重徒步造成的静脉曲张,吸汗和抗疲劳的功能也不容小觑,这就证明了,知识就是力量。 第一天遇到Francoise的时候,她跟我说路上这些野生桑葚都可以吃,但是要尽量捡上面的,我问她为什么,她说一个是因为上面阳光好啊,长的比较熟,另外就是因为下面可能有人尿尿。此时我特别想打个表情。 黑色的熟透了的野生的桑葚真的很好吃,虽然很小,但是非常甜,说是很小,也有我的的拇指盖大小了,有时候路上没有谁的时候,就会站在那儿吃个没完,如果不是为了赶路,我可能会尽力打扫光沿途的桑葚,不过也不敢吃多了,怕自己吃多了没洗的东西拉肚子,徒步途中拉肚子可是很麻烦的一件事。 不过对于我这种肠胃,经历过了地沟油洗礼,这些简直“登不得大雅之堂。” 虽然只是第四天,也许是因为还在适应期,所以脚踝疼的越发的厉害,大脚趾的下面也磨起了大泡,还好出发前,我带了两罐小雪走的时候留下的云南白药气雾剂,每天上路之前都要喷上药,还带了在巴黎药房里买的具有麻醉镇痛作用的VoltarenPlast药贴,一袋里有5大片,有日记本大小,每次为了节约使用,我都会把一片用刀隔成两片使用,药贴有粘性,但是不像膏药一样那么黏,出汗就会滑下去,尤其是脚踝这种比较不容易固定的位置,好在徒步的袜子一般都很长,能够起到很好的固定作用,贴上之后有微微凉意,可以起到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在到达最后一个小镇之前,路过一个做无人销售的蜂蜜酒的休息点,在一个农场的铁丝网边竖着一块小黑板,上面用西班牙语写着一瓶2.5欧,以及一些回收事项,小黑板旁边用皮装满了冰水的筐子镇着用绿色的酒瓶灌得蜂蜜酒,酒瓶都是用软木塞塞着,旁边有两个筐子,用来装空酒瓶,黑白前面有用来回收软木塞的小木筐,还有个玻璃小罐用来装硬币。 虽然我酒量实在不行,但是还是觉得凡事都值得尝试。拿了一瓶拔掉了软木塞,尝了一口,的确是蜂蜜“酒”,默默地塞上软木塞,把他放了回去,实在不是我的口味,如果我在这儿喝完这一瓶估计接下来的路也不用走了,可以直接在这儿睡一觉了,但是到底还是开了瓶,所以在玻璃罐里扔了0.5欧聊表心意,顺便表示一下歉意。 在进入最后一个小镇Itziar之前,要爬上一个高差米的陡坡,紧挨着公路N-,确实在一个山沟里,山溪自上而下,沿海地区雨水丰富,爬坡的路泥泞难行,也在这儿遇到了很多因为爬坡慢下来的朝圣者,大家都呼哧带喘的走的十分辛苦,我更是走的面颊潮红,由于换气过度而引起的轻微的呼吸性碱中毒,脸会有些麻,虽然我并不熟悉这个病症,也是在之后才了解的,但是出于对自己身体的了解,会及时进行修正,比如会停止过度换气,而是一口气憋一会儿再吐出去,症状会及时得到缓解。 然而这一段的累还是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跟我一起爬坡的有一家三口,大家在上到顶了之后,都坐在水泥台上休息了半天,又开始一步一挪的爬小镇的台阶,上到定的时候又是一个古老的天主教堂,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关于这所圣母圣殿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八世纪,他的建筑特点和传统的教堂差别很大,是个矩形的建筑,没有哥特式教堂传统的尖顶,教堂的大厅中间也没有立柱,教堂中挂着的圣母像,据说是Gipuzkoa地区最古老的一幅。本来想进教堂里盖个章,结果教堂里没有人,也没有找到自助盖章的地方,毕竟我走的这个时间段已经是淡季了,所以悻悻的又出来了,看了一眼表已经将近14:00了,只得赶紧上路了。 上路开始就脚踝疼,疼到最后就瘸着走,好在膝盖已经彻底适应了,完全不疼了,后半段一直是图三那种路,表示打人的心都有,庆幸每天都能看到海上生红日,日出这种景象,看遍依旧会觉得激动。路上最大的感受就是英语越来越好了??。图二是他们自家酿的酒,放在那主动投币买,2.5欧一瓶,我打开尝了一口,给塞回去了木塞,但是还是付了钱,蜂蜜酒应该是。画了小蜜蜂。下午3点才到了albergue,今天走的太慢了,大母脚趾因为起泡,漏了肉,自己处理了一下,才出来找wifi,管理员大爷特别好,跟我说你快点儿去拿票,要没地方了,还告诉我明天我要坐车的地方,特意去帮我问的,他一开始不知道,表示非常感谢[流淚]后半段水袋喝没了,渴死我了。 好在从这里到今天的目的地Deba也只有最后3公里了,而且又都是下坡路,走的轻松又愉快,不过Deba的床位有限,所以速度也还是不敢懈怠,但是下坡路也实在是让膝盖压力不小,也不敢走的更快。 下了最后一个大陡坡,我的膝盖和脚踝已经疼的不行了,奈何又找不到住的地方,只得来回找,地图上看到的Albergue应该就在附近可是我走来走去都找不到,拖着两条不知道是谁的腿绕着地图来来回回的走。 Deba建立在同名的河流Deba河的入海口,小镇集中在入河口的东侧。过了河是一座小山坡,能够看到隧道的入口,河上有一座东西向的桥连接,桥的两头分别连接着东侧的火车站和西侧的高速公路,高速公路穿过隧道消失在黑暗中。 Albergue显示就在桥头东侧正对着的地方,我却无论如何也找不到,就在这时,我在桥上遇到了第二天在San-Sebastian问我Albergue在哪儿的人,那个独自旅行的人,我们两个还比了一下包的重量,最后我完胜。 “你还要继续走么”他也是个西班牙人,幸亏英语说得不错“嗯嗯”我以为他是问我是不是要去对面的楼,桥对岸有一栋单独的建筑物,也是高速公路旁边的唯一的建筑物。我以为那是Albergue,以为他是问我是不是继续走去那个Albergue。“厉害,你的包很重啊,这里有albergue,你不打算在这儿住么”“不是那个么?”我指着前面的独栋楼问他“不是,是在那边”她用手指向来的方向。“啊啊,原来如此,那你是要去下一个城镇么?”“对”“厉害厉害,到这儿都已经有30公里了,BounCamino,谢谢啦”“BounCamino”我们道了别,我又悻悻的走了回来,过了火车站,我依旧找不到Albergue在哪儿,在火车站对面有一个小餐馆,坐在外面喝咖啡的人里站起来一个小哥,向我走了过来。“你是不是在找Albergue?”“对”“他就在火车站的二楼,你进火车站就能看见了”“啊,就在火车站里,谢谢谢谢” 我说我怎么无论如何也找不到,原来Albergue就在火车站小楼的二楼,我进到小火车站的大厅,想穿过检票的小门过去。结果检票处的人跟我说在车站左侧,我又出了门,终于在车站左墙找到了小门,此时我已经近乎偏袒了,膝盖和脚踝疼的受不了。费劲巴拉爬上了二楼的台阶,却被登记的大爷告知我需要先去信息中心拿床号才能登记入住,一共55张床,我已经是第53个床位了,再不抓紧我就没有床了,好在我在来的路上遥遥的看到了信息中心的标志,记住了位置,大爷让我把包放下赶紧去那号码牌。 我一瘸一拐的跑到信息中心,结果有个大婶一直在问东问西,耽误了好长时间,好在我还是拿到了床号,又一瘸一拐的回了住地,登了记,6欧,有一次性的床单被罩,我又是上铺,而且还是在三楼的阁楼上,洗衣服和洗澡的地方都在二楼,索性我就在二楼洗完澡,洗完衣服,再上三楼去,结果老板娘(至少是个负责人吧),以为我是要睡在登记处的沙放上。登记的时候问了一下登记的大爷,我买了第二天从deba到bilbao的大巴车的车票,想问一下坐车的车站在哪儿,结果大爷说他也不清楚,让我一会儿去问问信息中心。 收拾完光着脚拿着我所有的东西费劲巴拉的爬上了三楼的台阶,阁楼的窗口有栏杆,我们把洗好的袜子和衣服都晾在栏杆上,结果老板娘上来说不能把衣服晾在上面,因为周围的邻居会投诉,我实在是搞不懂欧洲人的脑回路,最后只好把袜子晾在床头的护栏上。 换完衣服,坐在地上处理脚上的泡,给新的泡放水,给旧的泡消毒,路上给两个小脚趾的外侧贴了防磨贴,是那种橡胶装的,结果一路下来跟之前磨得泡黏在了一起,大母脚趾的防磨贴也跟破了皮的泡黏在了一起,结果撕下来的时候,带下了很多的皮,小脚趾干脆就撕不下来,只好用刀划掉,否则就要拽掉一大块的肉,用碘酒消了毒,因为一会儿要穿人字拖出门,还是用防水的创可贴包了一下。 因为我是上铺,又不好坐在下铺的床上,就在我坐在地上处理伤口的时候,刚才登记的大爷拿了一张地图上来找到我,大爷看我坐在地上处理伤口,我还没反应过来,就特别趴在地上,大爷看上去有70多岁了,一身英伦风的老绅士的户外打扮,银白色的头发,还有可爱的翘起来的八字胡。跟我说他帮我问了别人这里的前往Bilbao的大巴停的位置,还在地图上帮我标了出来,但是还是让我去信息中心确认一下。 我千恩万谢的接过地图,老大爷的热心实在是让我受宠若惊,一个人在路上得到他人的哪怕一点点帮助,感觉就像灯光一样,也许我并不在黑暗之中,但是却让我更加清晰的感受到世界的美好和爱。 处理完我的脚,赶紧出门去信息中心打听坐车的地方,幸好第二天的车票是中午12点的,时间也还算充裕,但是不知道公交车站是不是在比较远的地方,又需要坐其他的车才能过去,所以还是提前打听清楚比较好,可是没想到信息中心已经关门了,第二天早上10点才开门,只得第二天一开门就赶紧过来问。 趁着时间还早,赶紧去海边转一转,顺便熟悉一下地形,跟Francoise约好了晚上大家一起吃晚餐,车站对面的车站有朝圣者套擦,便宜又好吃,我跟他们说我去参观一下这个城市,然后回来就去找他们,反正离可以吃饭的时间还早,欧洲的吃饭的时间的是不到那个时间是没有可以吃的。 Deba也有城市地图,不过因为时间也不早了,所以我就打算只去海边转一圈,一出Albergue左转直走就是一个长廊,里面应该是在做画展,画作非常前卫。 Deba的名字的由来,是因为他是Deba河的入海口,伊比利亚半大北部地区有相当多的城市都是用河流的名字来命名的。这个词的本来意思是上帝和神,也正因为这个名字,也有假设Deba是河流的克尔特守护女神的名字。 Deba是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最早建于年,但是在年才迁徙到deba河的入河口处。最开始叫做Mont-Realdedeva,后来才与河流的名字混淆。一直到二十世纪才慢慢携程Deba。 在市区中发现了数量众多的史前遗骸,这说明deba从很久之前就拥有众多的人口,deba城拥有很多的史前洞穴,属于新石器时代,阿济尔人(Azilien)和玛格德琳(Magdalénien,旧石器时代欧洲的最后阶段) 城中的圣玛利亚教堂,建造于15世纪,落成于17世纪,哥特式的建筑,雄伟的彩瓷门廊和回廊也都是哥特式的,内部有三个中殿和十字星拱顶,围绕着中殿的外壁上是内嵌的大钟。翻看着Deba的历史,也不过能粗粗读懂片面的信息,不过由此也可见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小镇,即便他只有多位居民,50.32平方公里的城市面积。 而我眼中能看到的却不知这些隽永的历史,还有延伸入海的乱石构建的堤坝,乱世的缝隙中掉落着数不清的烟头,捏扁了的罐装啤酒,敲碎的威士忌的玻璃瓶,醉酒之人的呕吐物。零食的塑料包装袋,也有不知是融化的巧克力还是流浪者的排泄物,石头被太阳晒得特别暖和,很多流浪猫懒散的在平坦的石块上打着盹,大猫带着好几只小猫,虽然慵懒,却也优雅的和人保持着距离。 夜,和缝隙能够隐藏所有的秘密,缝隙是黑夜的裂痕,不论你隐于黑暗窥伺他人,还是隐于缝隙宣泄黑暗。世界都可以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夜,是宇宙送于世人的缝隙,而属于这缝隙之内的孤独则是世人送自己的礼物,我坐在乱石之间,身后游客熙攘喧嚣,面前狭窄的河口捐献了还的宽度,海安县的另一头是一块有一块的额海面,是一层又一层的未知,可它未必有我脚下的秘密来的更加吸引人,因为同为未知,这世上所有的未知都让我觉得有趣,有一天我也许就是那只被好奇心害死的无怨无悔的猫。 在乱石上做了很久,看着眯着眼却很不友善的橘猫,特别的想猕猴桃,不知道它有没有想我,到了差不多吃饭的时间,就开始往回走,路过了一个卖雪糕和糖果的小亭子,这几天路过的沙滩都有这种小亭子,买的东西都是完全一样的,有一个贴满了雪糕的牌子,牌子的种类都是一样的,看来像是被包办了,糖也都是一模一样的散装糖,有几种还是挺好吃的,买了一根雪糕,卖货的阿姨不会说英语,所以就拍照给她指,我要这个,糖也是比比划划的,大家都嘻嘻哈哈的,进行的很顺利,雪糕都是2欧一根,或者1.5欧一根的,买了一个1.5欧的雪糕,买了2根长条的外面有酸酸的面面的糖,就往吃饭的餐馆去了。 Francoise他们6、7个人已经吃的差不多了,我说我去看了参观了一下海滩,说特别漂亮,他们说一会儿网上过去看看。 我也告诉他们明天我打算坐大巴去Bilbao,因为我需要省出来3-4天的时间,而且这条路据说也景色很一般。 时间还早,我就在楼下的车站做了一会儿,车站就是那种国内的县城的车站的大小,一座保留完好的看上去就有很多悲欢离合的建筑物,外露的钢架结构,检票口外面的屋檐上,挂着传统的钟表,即便电子设备全面而完善的今天,欧洲大部分的火车站依旧保留着传统的气息、 我一直觉得火车站就是一座城的年纪,见证着成千上万不同的人生中不同的起点和终点,见证着年代的更迭,见证着生老病死,家乡是个小城,只有一条铁路线通向更大的中转城市,还记得小时候的火车站,叫做中心站,据说建于年,大小就跟眼前这一座差不多,多数是通往下面的煤矿的煤车和大绿皮,车票还是很小的长方形的硬纸壳,车展还有个用来过铁路的过街天桥,过了这个桥直走没多远就是公园,小时候对这个钢架结构,桥面使用钢板焊接的天桥充满了恐惧,因为桥面走上去哐哐作响,钢板上很多焊接的地方都因为年久失修形成了孔洞,都能看见桥下的铁轨,桥面离地面至少有三层楼的高度,后来不记得哪一年,天桥垮塌,死伤不少。 那时候的火车慢的像牛车一样,冬冷夏热,头顶上几个常年没有清理的挂满了灰尘绒毛的小电风扇,坐到中转的城市也要坐一宿的火车,卧铺车厢里的铺位是那种棕色的皮质的,上下两张床铺之间有两根军绿色的帆布绳子,用来保障安全,也方便上下,想想我小时候最喜欢上铺,一个可以安静的隐藏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让偷偷观察别人。 广播喇叭特别喜欢放一些老歌,因为就只有这一趟车,大家又都是乡里乡亲的,很多人互相都认识,伴随着“北国之春”和“小芳”,唠嗑打扑克,喝酒吃泡面,啃鸡爪子,黄瓜蘸着大酱,大葱卷煎饼的也不少,夏天的时候每个窗户都能打开,现在出小城的火车也有能打开的窗户,冬天的时候暖气太热了也会给窗户开个小缝,小孩儿都穿着秋衣秋裤满车厢吱哇乱叫,冬天的时候橘子味伴随着臭脚丫子味满车厢萦绕不散,火车上售货员推着铁皮的小火车:“香烟,啤酒饮料,矿泉水,方便面,有需要的嘛?”配上固定的音调,成功洗脑所有小孩儿的记忆,简直是一副浓缩的生活全景图。 我躺在火车的上铺嫌弃的望着整个车厢,翻身躺下看着《狼图腾》,那一年我12岁,早已经不再不谙世事了。 阳光从我的支在椅子上晒太阳的脚面上消失,一丝凉意赶走了我的思绪,车站上的表的时针指向了9,该回去了。 青蛙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renzhangz.com/ssswdgk/3395.html
- 上一篇文章: 维美德AdvantageViscoNi
- 下一篇文章: 学德语rarr爱你才是原因其他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