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曲:希腊当代著名作曲家:Μ?νο?Χατζιδ?κι?马诺斯-哈泽扎基斯

演唱:梅林娜

自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今,她的名字和形象经常在希腊和欧美媒体:

希腊及欧美受欢迎的舞台及电影领衔明星爱琴海浪花般柔美、性感、动人心弦的希腊歌声希腊的“圣女贞德”,希腊的民族战士现代希腊史上最受爱戴的文化部长希腊二十世纪最耀眼的女神“我生为希腊人,死为希腊人!”.......

她所吸引我的,除了她的艺术造诣,政治成就,更主要是她典型的“希腊性格”-----激情直率、热烈真实、自信开放、自由平等、欢乐幽默、不畏权威......痛惜而骄傲地热爱着祖国。

王延夏SOFIA

对那些阅历丰富的女性,我都很好奇,想了解她们的生性、爱情、对世界的看法等等。无论是否有世俗所标榜的成就,她们都像春天的花朵一样,或静谧的或炫目的,曾经拼尽全力绽放出特有的母性之光。

图1《绝不在星期天》剧照

本性不羁的梅林娜,早恋失败后慢慢地静下来,同时感到内心的涌动----要走向舞台。和同一时代的中国传统观念十分类似,父母对此坚决反对。梅林娜既已决意,她有她的办法。为了独立于家人,她偷偷地以一袭黑裙背着家人和朋友嫁人了,只因为他承诺支持她的理想。那时她十六岁。

一条似乎没有尽头有些昏暗的安静得让人窒息的走廊,梅林娜忐忑地走向国家剧院戏剧学校的考场。考场的大门打开,天哪!空荡荡的一间若大房子里,时任国家剧院主任Αιμ?λιο?Βε?κη?兼戏剧学院教授等一排考官坐在尽头的巨大桌子后面,她看不清他们的脸只有模糊的轮廓。为了壮胆,向上昂了昂头,事到如今已别无选择,她直视前方,大踏步勇往直前,几乎要撞到桌子才停下。主考官轻轻地告诉她后退几步。接着梅林娜只听到自己的声音......

Αρι,μαζ?μεσ?να?φυγαν?λατ?ρα.

Αγρ?ντιστα?χουνμε?νειτα?πιπλακαιταδ?ρα...

凭借事先准备好的一首诗朗诵,她的天赋得以证明,如愿以偿进入戏剧学院,从此走上演艺之路,一发不可收地在她的“坦途”上一路自由燃烧起内心禀赋的那团火。

图2《思特拉》剧照

自年出演第一部由她领衔的剧目,直到80年代从政,她被冠以“希腊领衔女星之一”的头衔。梅林娜是幸运的,虽说40年代整个世界笼罩在二战的阴云里,紧跟着就是希腊内战以及之后各种社会动荡,但是,在这个发明了西方戏剧,这个以悲剧闻名的国度里,戏剧似乎比吃饭还重要。其实,自现代希腊建国,就把重建戏剧提到了议事日程。这里,我忍不住自豪地透露一下,希腊国家剧院首任主任Γι?ννη?Γρυπ?ρη?就来自我居住的这个名叫Σ?φνο?(锡夫诺斯)的小岛。我在雅典的乐趣之一是跟着安东尼穿梭于各个剧场之间。哪怕是本次经济危机最艰难的时候,街上曾经萧条得可怕,说得夸张一点,雅典的三百来个大小剧院也不曾有一个晚上关灯熄火。

梅林娜和当时在欧洲有一席之地的一批著名希腊编剧、导演和同行们学习、合作。这对她事业发展的作用可想而知。很快,她走出国门,带着骨子里的希腊戏剧基因在巴黎著名的Boulevard“戏剧一条街”的舞台上走红。这期间梅林娜结识了诸如保罗-萨特、让-谷克多、弗朗索瓦丝·-萨冈、萨尔瓦多-达利等一众在西方甚至世界上声名鹊起的文化人。这样,她的视野打开了,她的艺术修养得以大幅提升,启发了她对于女性解放事业的使命感,同时对她经过几百年外族统治,接着受制于列强的祖国之前途更加清醒和担忧......她的人格日渐成熟,不再是雅典城任性的女孩儿。

图3梅林娜和萨尔瓦多·达利

年,她的电影处女作《Στ?λλα(思特拉)》即成就了希腊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一,获年美国金球奖(最佳外语片)。该作品中女主人公是位个性倔强,身陷爱情漩涡,同时又执着于个人自由与独立的Ρεμπ?τικο(rebetiko希腊民间流行音乐形式)女歌手,梅林娜对其给予了极具张力的诠释,成就了这部经典。

该片获当年戛纳电影节提名并且获奖呼声很高......当她正躲在墙角为角逐戛纳最佳女主”的失利而默默流泪时,捧得当年最佳导演奖的美国著名“黑色电影”代表人物朱尔斯-达辛(以下简称“达辛”)出现在她的面前,不但安慰和鼓励了她,而且后来他成为她终生的导师和伴侣,她则使这个地道的美国人最终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希腊人”,成就了电影史上一段美丽的童话。

达辛紧跟着梅林娜第一次踏上希腊的土地,正如很多与这里的“山和海”似乎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前世缘分”的人们一样,他不仅爱上了他的“女神”,也深深地爱上了这个国度。

又一次在戛纳,这回轮到达辛与他和大家满心期许的“金棕榈奖”失之交臂,而梅林娜终于如愿斩获“最佳女主”。当她捧着奖杯对她的导演说这奖属于他们两个人时,达辛忽然像兔子一样跳上桌子舞起Συρτ?κι(希腊传统舞蹈)......我感叹,他已经蜕变成了“希腊人-佐尔巴”(“希腊的鲁迅”大文豪卡赞扎基斯笔下人物,代表希腊男性精神)。

图4梅林娜和朱尔斯·达辛

那事发生在年。由达辛自编自导并亲自出演男主角,由梅林娜饰演女主和主唱插曲的一部经典之作《Ποτ?τηνΚυριακ?绝不在星期天》。这部电影描述了发生在比雷埃夫斯港的故事。一位初来乍到来的美国作家荷马邂逅了比港的年轻姑娘伊丽娅。这是位欢乐善良美丽而且很骄傲的风尘女子,她是有她的原则的,那就是“从不在星期天接客”。她喜欢歌唱古希腊悲剧里的桥段,当来自美国的荷马试图纠正她对经典的误读时,还伤害到了她的自尊心......这部电影可以说是这对艺术伉俪的代表作,仔细品味,隐喻了希腊民族的性格和遭遇。它不但在戛纳电影节大出风头(达辛在桌子上即兴舞蹈,以及接下各国电影人希腊式的狂欢,至今被人们津津乐道)接着又获奥斯卡五项最佳提名,由梅林娜主唱的电影主题曲《Ταπαιδι?τουΠειραι?(比雷埃夫斯的孩子们)》获奥斯卡最佳原创歌曲。

凭着这首希腊著名作曲家Μ?νο?Χατζιδ?κι?(马诺斯-哈泽扎基斯)创作,以希腊民族乐器μπουζο?κι(布祖基)伴奏的歌曲,梅林娜的歌声很快风靡世界。六十多年了,至今脍炙人口经久不衰。有希腊人说,这都快成他们的国歌啦!

达辛为她将这个故事和歌曲改编成舞台音乐剧,梅林娜带着它在纽约百老汇的舞台“掀起了希腊风”,红极一时。据说,那时就连美国的出租司机都这样称呼她-----“我们的梅林娜”。(待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saerwaduo.com/ssswddl/89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