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马苑丨冯昊青陆宽宽李伟伟拉美马
拉美马克思主义文献选集(-) 冯昊青、陆宽宽、李伟伟译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年10月 ISBN号:7 译者介绍 冯昊青,哲学博士,浙江师范大学“双龙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哲学系()和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洛克伦理研究院()高级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伦理学、德育理论与方法、国外马克思主义。主持国家和省部级课题8项,公开出版著作多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多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转摘。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市厅级奖励和专业学会奖励多项。先后入选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人才”,年被中国伦理学会评选为“第二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 内容简介 在众多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有一种理论对其策源地影响巨大却迄今仍未引起国内学界的足够重视,它便是“拉美马克思主义”。尽管拉美作为思想的“试验场”,各种理论走马灯似的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粉墨登场,但马克思主义对拉美的影响,无论从持续时间,还是从影响的广度和深度上看,皆是其他思想难以比拟的。谢尔顿·利斯(SheldonB.Liss)就在《拉美马克思主义思想》一书的导言中指出:“对拉美知识分子的影响,没有任何学派(或许除了实证主义)可与马克思主义相匹敌。”对此,美国《拉美视界》的编辑理查德.L.哈里斯(RichardLHarris)博士也有着深刻的洞识,他认为“马克思主义不仅是当代拉美社会基本构成中的重要元素,而且它已经以无意识的方式影响着拉美的思维与实践”。而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墨西哥文学家奥克塔维奥·帕斯(OctavioPaz)对此亦有深刻的体悟,他说,“我们的历史已经被马克思主义浸润,我们全都不自觉地成为了马克思主义者,我们的道德判断,我们关于现在和未来,以及正义、和平与战争的立场与观点,甚至包括对马克思主义的否定,都渗透着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已经融入我们的思维血脉与道德感觉之中了”。将这些体认与“马克思主义必须与具体历史条件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的基本原理联系起来,我们可以合乎逻辑地推知:既然马克思主义对拉美社会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影响,必定有拉美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即“拉美马克思主义”的存在。从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看,拉美地区不仅有独具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而且还异常多姿多彩! 目录 Ⅰ马克思主义传统初期代表性文献节选 年前的社会主义文献节选 自由贸易 富人和穷人 Ⅱ“革命时期”代表性文献节选 列宁时期共产国际文献节选 论美洲革命 致南美洲工人和农民 十月革命影响时期的文献节选 俄国革命与智利劳动者 十月革命与阿根廷的知识分子 拉美马克思主义伟大先驱的文献节选 古巴的阶级战争 无产阶级和民族解放 《安第斯山风暴》序言 拉美的土著问题 拉美的社会主义革命 反帝国主义立场 萨尔瓦多的红色革命()文献节选 埃尔·萨尔瓦多共产党8份文件 年巴西起义的文献节选 国民革命政府纲领 所有权力归民族解放联盟 Ⅲ斯大林主义时期代表性文献节选 拉丁美洲人民阵线文献节选 智利人民阵线 左翼对智利人民阵线的批判 古巴:人民阵线与巴蒂斯塔 苏德条约及其在拉美的反响文献节选 帝国主义及其民族解放 “二战”后期文献节选 为了墨西哥的工业化 人民党 阿根廷共产党和庇隆主义 劳资公约 普拉卡约纲领 冷战时期文献节选 为了民主的反帝国主义民族阵线 巴西反帝国主义 厄瓜多尔社会主义革命 危地马拉:共产党的自我批评 危地马拉:托派分子的立场 苏共二十大后的文献节选 为了巴西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阿根廷革命左派的论题 马克思主义经济史文献节选 殖民经济 热带殖民化的经济性质 智利资本主义的发展 殖民地经济的综合发展 拉美的封建经济 Ⅳ“新革命”时期文献节选 古巴革命文献节选 人民社会党与古巴革命 古巴社会主义民主革命 从马蒂到马克思 卡斯特罗主义与格瓦拉主义文献节选 游击战:一种方法 致三大洲会议的信 委内瑞拉游击运动 致基督徒 拉美团结组织宣言 图帕马罗城市游击队 萨尔瓦多、地峡与革命 左翼革命运动原则宣言 失败的原因 革命协调委员会 尼加拉瓜的桑地诺阵线 尼加拉瓜农民的桑地诺纲领 土著人民与革命 革命民主政府纲领 社会主义论述文献节选 委内瑞拉的社会主义 智利的社会主义之路 共产党论述文献节选 大陆革命 人民联合政府 革命史学文献节选 拉丁美洲:封建主义还是资本主义? 墨西哥:被中断的革命 托洛茨基主义文献节选 民兵组织还是游击运动 论墨西哥革命 “新趋势”文献节选 我们的社会主义 基督教和马克思主义 拉美左翼圣保罗宣言 后记 原文摘录 “拉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发展具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它不像西方马克思主义那样,通过从理论到理论的抽象演绎来实现理论发展与创新的,而是在对现实的批判和干预中完成的。因此,“拉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议题和时代主题具有高度关联性,其理论诉求与实践目标基本是一致的。这使得它的研究成果具有一种极为可贵的现实性和实践性品格。在前面的分析中我们已经指出,“拉美马克思主义”接纳的主要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而对苏共及其遥控下的拉美共产党所阐释的正统马克思主义则兴趣不大,因而有些研究者就此简单地认为,拉美马克思主义所“接纳”的主要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所鼓吹的人本主义思潮,它所崇尚的,说到底是一种人道主义。但事实并非全然如此,“拉美马克思主义”对苏联版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兴趣不大”,是因为苏联版“正统马克思主义”的机械决定论和经济还原论倾向,遗忘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原则”;同样,“拉美马克思主义”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接纳”也只是批判性地吸收其强调意识的能动作用等方面的思想元素,而对其缺乏实践性的一面也毫不留情地予以批判;古铁雷斯就认为,阿尔都塞等西方马克思主义者遗忘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品格,只醉心于对马克思主义的纯粹抽象理论化阐释的做法“阻碍了(人们)去研究马克思作品的深层统一性,因而妨碍了人们本应理解的其启发激进持久革命实践的能力”。其中的缘由在于,“拉美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走的是一条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学院化”的理论抽象发展截然不同的现实批判与实践介入的道路,它不是停留在书斋中的“解释世界”的学问,而是旨在“改变世界”,“使现实世界革命化”的理论武器。从我们对“拉美马克思主义”发展里程的梳理中可以看出,其创建者基本上都是实干家,甚或是社会活动家和革命家,他们的理论直接针对现实问题,大部分灵感源于对实践的批判与总结。因此,这些理论成果具有一种极为可贵的现实性和实践性品格。 “小马奔腾,精彩纷呈!?????? 图文丨转自伦理与公共性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saerwaduo.com/ssswdfj/8972.html
- 上一篇文章: 创意城市网络CreativeCiti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